高飛不等於低能

前天日正在拜讀韓寒的作品,無可否認,韓寒在寫作這一方面確實有才。從韓寒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認為國家應培養專才,而不是培養全才,因為那些“全才”不過是高分低能罷了。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

我常常聽說外國人說我們中國人高分低能。說到外國留學的大學生第一年還可以,第二年過得一般,第三年、第四年就不怎么樣了。因為第一年考試多實踐活動少,而第三年、第四年剛好相反。但這“能”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難道“能”就是我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

能力應是我們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能夠取得高分這也是一種能力的表現。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已經盡力了,可就是念不好。”而有的人見他平常沒怎么努力卻依然能考出好成績。難道真的是因為差生的腦袋不如好生的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外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一次關於人腦智商的調查測試,結果是智商在140以上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才”僅占1%,而智商在70以下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痴”,也只有2%,而大部分人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

那么為什麼有這種想念的人念不好而看上去沒怎么念的人卻考出好成績的現象來呢?記得我的一位物理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知道欠缺了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你下功夫就能補回來,而要是能力欠缺了,你要是沒有意識到,那才是個大問題。”我很贊同這句話。譬如兩位考生做同一道題目,這道題目所涉及的知識兩位考生都沒有接觸過。考生甲冥思苦想仍就一無所獲,不僅浪費了精力、腦力還浪費了時間,而考生乙用了排除法就輕鬆得出了結論。我想這也是考生考試速度快慢不同的原因之一吧。又譬如面對同一道複雜的計算題,考生甲用計算器按了半天還沒按出個所以然來,而考生乙代了一個特殊值就算出了答案。可見解題也是需要能力的,得高分更是不可缺少能力。難怪一些差生整天埋頭苦讀,拼了命地想把功課補回來卻仍舊不見效果,究其原因是差生缺的是能力,而補的是知識。

在我們解題遇到困難時,有的人被困難打倒,有的人勇敢地打敗困難,高分要求我們必須成為後者;在我們遇到難題時,有的人題目還沒看完就放棄了,有的人百折不撓,想盡一切方法解決難題,高分要求我們必須成為後者。所以,在我們絞盡腦汁想獲得高分的同時,不僅培養的是我們的解題能力,還有我們努力解決困難等各方面的能力和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品格。

我們缺少的是暫時的操作能力,只要我們把得取高分的能力運用到其它方面上,我想,沒有幾個外國人敢說我們高分低能。

 

精彩推薦:


高飛不等於低能_高飛不等於低能作文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