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遭遇學業
儘管之前已經從同學口中聽到了清明節不放假這個訊息,但那時終歸還是抱著一絲僥倖的心裡的。可是今天學校通知了這一訊息,在這個事實面前,我確實難過和不平了很長時間。
我自認還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學校了。寒假學校說高二年要補課,內心雖有不快,但對於學校的良苦用心,我還是能明白的。畢竟在這個補課、趕進度大行其道的年代,學校也是為了我們不落後於別人。可是,在清明這天不放假,卻是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的事。難道,學業真的比傳統更為重要?
作為一名高中生,每日花在英文上的時間遠比花在語文上的多的多。英文考試的成績直接關係到考試的名次,至於語文,則拉不開多大的分差。所以,我們都拼了命去學英文語法,分析起一個句子結構時頭頭是道,卻在面對古文時,不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為何物。我為自己感到悲哀,也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到悲哀。
一個個傳統節日的設立,看似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只是,在本應掃墓祭祖的這一天,我們卻還要在教室學習ABCD,與數學做親密接觸,與各門學科親切會談的時候,我就不會再對其他的傳統節日抱有什麼希望了。想想當那些離我們遠去的人們得知我們因為要忙於學習而不能為他們掃墓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懷念之情時,他們該怎樣想?是欣慰,欣慰自己的後代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希望此刻正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抓緊一切時間為將來的光宗耀祖打基礎?還是無奈,無奈自己終究變成了一個無實體的東西,比不上學業的分量重?
文化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傳承性,只是,我真的不明白在這樣一個年代,它將怎樣被傳承,被發揚光大。難道,就靠我們這一代坐在教室里學習,它就得以繼續存在?雖然無一批判可以令我們這些小地方的孩子得到更好發展的現行教育制度,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卻是現在所學的大多數東西都只是為了應試,像《六國論》《師說》等文章,大概除了中文系的學生,高考之後就不會有人再去誦讀了吧。
回歸到清明節學校不放假這個話題上,我只能說我尊敬我們學校領導學校老師為了我們的學業西省自己本應得以休息的假日時間來補課,但也為清明節這個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被無視感到難過。原來,當傳統遭遇學業,傳統只能選擇臣服。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外面又下起了小雨。我情願相信那不是雨,是上天為傳統文化被擱置如此一個不起眼的位置而留下的難過的淚。
汪國真的詩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而我想說“既然選擇了高考,便學會放棄一切”,其中,也就包含傳統文化,誰讓,它無力與學業對抗。
後記:清明學校不放假,我很難過。用學校里很多同學的話來說,清明節,監獄都放假了,我們還不放。起初難過的是不能休息,仔細想了想,令我難過的,還有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漠視。而他們,又確實時常教育我們,要回歸傳統文化。如果我是高三,我可以坦然接受這個事情,可惜,我只是高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