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
在上海被問了很多次,“覺得上海變了嗎?“因為他們都說這裡變了,那裡變了,而且都是作為一種不滿意,我想如果我說上海變了,人家會不會覺得失望?所以我都是含糊地說:“是啊,還是沒怎么變化啊。“其實我覺得上海變化很大,不知道為什麼要變?除了帶來陌生感,還能帶來什麼呢?
相對不變,是一種成熟。相對不變,是一種美。相對不變,是一種氣度。
高一那年寒假去上海覺得很好的地方,現在已經從咖啡館變成了餐廳;原來好好的川菜館,現在成了魚翅館;可惡的是,形還在,神改了。就比如說塞納河法國餐廳,上一次去爸爸還有阿姨一起去,很驚艷的;由於我們早去了,他們還沒有開門,但是讓我們坐了最好的位置,給我們倒了鐵觀音茶,到了時間就送來選單。那時的中午自助餐還有鵝肝醬。而這一次我們還是提前早到了,但是人家不讓我們坐了,還一本正經地說“公司有規定”。勉強讓我們坐了個不好的位置,倒了白開水,到了點餐的時候,發現許多希奇古怪的主菜不見了,自助的部分沒有了鵝肝醬,幾乎是色拉,甜點了什麼的。阿姨說:“不知道下次帶你們到哪裡,上海現在哪裡有一直好吃的餐館?”
這句話是實話,但是聽起來很慘的。我們現在都學會在朝不保夕里抓分分秒秒。轉眼就坼去了的劇院,搬來搬去的音樂廳、博物館,弄得想起來心裡沒底。新的法規不停地 * 。報紙,電視總是不停地改版。一切都變動不居,非常符合辯證法,但是不符合人性。
我們總是感嘆時代的日新月異,感嘆我們生活的地方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驕傲地感嘆,由衷地夸談,可是一些文化和溫情就在這變化中悄悄流逝了,於是我們疲憊地追逐著。
除了不停地變,不停地折騰,讓人疲憊之外,還有就是,我們對陌生人的態度,大概是全世界最惡劣的。常常在報紙上看到寫外國人,被陌生的當地人如何地對待,如何感動與那種熱忱友善,如何驚嘆當地人對陌生人的毫無戒心。
其實人家很正常,有這種感觸只能證明我們人與人的關係不正常。
在我們中國,比如說問路,被問的人如果是女士,往往都是後退一步,打量完了你再回答;如果被問的是男士,往往都是不停腳步,隨意草草一指。我們已經習慣了“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甚至把它奉為行事的經典,殊不知人與人之間就這樣日漸隔閡起來。一不變應萬變,人與人之間需要一扇敞開的門。
變了幾次,能不能不變?或者不要動作幅度太大地兜底地變樣?讓我們可以安心地找到自己的坐標,自己的角落,慢慢醞釀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和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