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無限
摩托羅拉“溝通無極限”的廣告詞不絕於耳,各類手機廣告更是把人們之間的聯絡描述得自如無阻。中國要引進磁懸浮列車技術的訊息亦已見諸報端,順利的話,幾年後北京到上海的旅程可縮至三四個小時(近日鐵路部門普遍提速後也需12小時以上)。人們通訊和交通手段的日新月異,使我們的空間顯得不那么無邊無垠了,仿佛伸手可即。
若空間的可拓展性真與我們的科技進步成反比,那留給年輕人的對世界的好奇和開發它的熱情豈不是越來越少了嗎?如同世紀末音樂界的懷舊情緒和時裝界的復古潮流所體現的那樣,我們的想像和創造已匱乏到要去翻新過去的經典了。這類不夠積極的做法的緣由如同一片還算大的地方,但已經布滿了前人的足跡,後人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果真沒什麼可改變了嗎?很多後人接受了這個挑戰,並做出了很漂亮的回答。你不是說“空間有限”嗎?那是你看的角度太單一,1998年我們已經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第一個組件,今年11月2日,1名美國太空人和2名俄羅斯太空人成為了首批太空居民。如果你有科學的頭腦和足夠勇氣,你也有可能去開拓廣闊的太空空間。你還說通訊已遍及世界,但僅僅讓人們收到和發出聲音,就?quot;溝通無限極“了嗎?人們希望收到多媒體的、及時而有效的大量信息,國際大公司和我們的民族信息產業都致力於為人們提供方便個性化的新型服務,比如你在做飯或洗衣服,把你的菜或要洗的衣服的情況交了出去,符合你口味的營養菜譜或適宜又節水的洗衣方案就收到了。比如你去大美術館、大博物館參觀,時間又不充裕,就把你感興趣的展品和一般興趣通知給工作人員,由他們為你安排路線和時間。你看到了吧,即便不擴大空間的絕對數值,亦可增大它的密度,讓它容納更高效率的內容。
當然,這樣的開拓工作比起前人單純拓展認知領域更困難,更需要人們的智慧、勇敢、堅定。人們已經靠自己的力量奮爭了幾千年把自己的生存環境創造得越來越好,有理由相信年輕的一代能把空間變得更和諧和,更適於新生活。讓我們在腦海中規劃四大洋的藍色理想,在心田裡耕耘七大洲的未來景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