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懷想
關於古巷的年紀,就連老一輩的人也說不清,他們只知道,清朝的時候它便已經存在了,至於之前的歷史,卻也無從考證。
如此說來,古巷之古,也便不言而喻了。而像我這種生於古巷、長於古巷的人,對於古巷,也便別有一番感悟了。
猶記得年小的時候,我很喜歡光著腳丫和一群同齡人在古巷裡橫衝直撞,玩著 * 、跳圈圈之類的遊戲,任憑腳底接受古巷粗糙的撫摸。也許正因著古巷之古,所以布局複雜,我們倒也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汗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流,瞬間也化成了古巷的汗水。古巷無疑成了我們童年的搖籃。
而搖籃中,有那么一道風景令我百看不厭,而且每每為之神往,那,便是古巷的雨景。古巷的雨其實也並沒什麼神奇,只是受到古巷散發出的古典氣息的薰陶,也便多多少少有了一股古味和詩意。你瞧它嘀嘀嗒塔地敲打在排列整齊的瓦片上,賤起,爾後又順著瓦片淅淅瀝瀝地流入水槽,最後以一道美麗的弧線從空中劃入了古巷,一切配合得是多么天衣無縫,讓人不禁模糊了時間的概念,在不知不絕中被它拉入了時光隧道,仿佛真的出現在幾百年前的古巷裡。於是內心一陣激動,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
據老一輩的人所說,我們家這一帶在清朝的時候是個書塾,叫做“臥波塾所”,於是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些古代的才子,在古巷的雨中,他們的形象便愈加鮮明了。你瞧他們一襲白衣,風度翩翩,渾身上下無不散發著一股書生氣息:忽而搖頭晃腦地朗誦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忽而又手持毛筆揮斥方遒,清秀的字跡讓人不禁眼前為之一亮;忽而又圍在一起吟詩作對,個個面有得意……就在這時,畫面忽地戛然而止,我猛地被拉回了現實。雨水仍然淅淅瀝瀝,重複著那已經練了幾百年甚至更久遠的動作,而關於那些古代才子的林林總總仿佛還歷歷在目,他們的余息似乎並沒有散去,我隱約可以聞到那么一股書香,從古巷中擴散出來。
然而,時光荏苒,古巷已經漸漸變得蹣跚。那些泛黃的沙牆、還有牆間隱隱的裂痕以及偶爾從牆上剝落的沙塵,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訴說著古巷的滄桑,乃至,破敗。
時代的腳步正在前進,那些古老的建築開始一幢幢地被摧毀,新起的建築漸漸地遮掩了古巷的光芒,於是古巷逐漸地被城市給淡忘了。然而,古巷裡的人卻淡忘不了城市,人類前進的步伐促使他們將自己的生活與外面的世界對比,於是他們再也不滿足於古巷裡那儉樸的生活。他們漸漸地從外面的世界搬進了很多現代化產物,粉飾著他們的家,也粉飾著古巷。古巷的瓦片逐漸的被卸下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現代氣息的水泥瓦楞和和塑膠瓦楞,更有甚的是,有些房子甚至被剷平了,建起了新式的樓房。一番裝修之後,古巷變得半古不今,已經不再是當年孕育我的那個搖籃,也沒有了那令人神往的雨景,那股書香更是不知分飛到了哪裡。古巷已經變得更加憔悴。
然而,即便如此,時代的腳步仍然沒有停止過前進。我深深地知道,總有一天,古巷也會被拆除。關於這一點其實也無可厚非,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人類總是要向前走的,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我們是,古巷也是。它已經花了好幾百年甚至更加久遠的時光守護著這裡的一切,它已經盡了它的職責,它應該可以無憾含笑了。特別是看到它所守護的子民有了更好的生活,我想,它應該是欣慰的。
而我,作為古巷裡的後人,我應該學會坦然。我慶幸曾與古巷同在,慶幸曾與史同在。憑著這一點,我也應該發奮圖強,讓現代的書香充斥在街頭巷尾,和著古代才子一起,談古論今,望著古巷沉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