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想與情義之間——評電影《投名狀》人物龐青雲
作者:不詳 (字數:1500字作文)
清末將領龐青雲的後半生可謂是波瀾起伏,他的後半生是悲喜交纏的人生,也是《投名狀》所要講述的一個真實而複雜的人生。
龐青雲像所有有志氣有抱負的中國男人一樣,他有自己的夢,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夢。那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實現自己的政治觀點。從這點可以看出,他並非是個機關算盡、暗中使壞的卑鄙小人,他達到自己夢想的手段是光明正大的憑藉自己的實力而並非與朝廷中的黑暗勢力狼狽為奸、苟且偷生。
但為何總會聽到看完這部影片的影迷大聲疾呼:“李連杰從不演壞人的慣例為何碰到《投名狀》就給破了呢?”
不對,李連杰以前也演過壞人,只不過不是100%的壞人,而龐青雲依我看來也不是100%的壞人。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李連杰先前拍過的《霍元甲》中,前半部分的霍元甲,不也是凶相畢露嗎?就連好兄弟農勁蓀的勸告一句也不聽,最終惹來殺身之禍。他殺了金爺和他的徒弟,都是他爭強好勝的斜念驅使的。要不然,也不會招來仇人上門殺了他的妻子和女兒。可以說是霍元甲自己害死了他的親人。幸虧,他在月慈和婆婆的啟發下醒悟了過來,後來才有與奧比音等外國武士比武勝利並且贏回了中國人的臉面的精彩情節。
而《投名狀》中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與霍元甲這個眾所周知的大好人相比,又有幾分不同呢?龐青云為了心中的夢想不斷努力,與二弟、三弟合作一起打下了自己的江山,打出了自己的威風。
而霍元甲也是為了“津門第一”的目標奮鬥不息,贏回了一張又一張令人稱讚的生死狀。
龐青云為了追求更加寬闊的仕途,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更嚴格,他不允許兩個當過匪的兄弟給他在外面做出一些有損名譽的事情來,後來龐青雲派人殺害了義弟趙二虎,但龐青雲並非為一己之私而犧牲掉自己的義弟。看龐青雲在受封兩江總督之時,並未謝恩,而是冒險請求慈禧免去蘇杭之地兩年賦稅,實在是大險之棋。這進一步闡明了龐青雲的理想,他對社會和國家的理念。而後為什麼要殺義弟趙二虎呢?實在是中了朝廷(或奸臣)之計,朝廷認為各個都督手裡自掌兵權,且山子營現在又掌握在一呼百應的趙二虎手裡,這是對朝廷不利的事情。一方面,龐青雲要順正統,追求自己的國家理想,獲得政治空間;另一方面,他要順應朝廷和“社會要求”,帶頭裁軍。這兩個動機都促使他不得不下了殺義弟趙二虎的決心。在刺殺趙二虎之時,龐青雲的自言自語,並非虛妄,實是真心實意,“不是兄弟要你死”,而是“你會知道,我是對的”“你的死是值得的”。
如果說,是趙二虎被亂箭射死在小巷中和最後一幕三弟與大哥互相廝殺的鏡頭使得觀眾對龐青雲這個人物產生了厭惡感,那就只能說是商業片的一種迎合大眾口味的調侃之筆,儘量增加一些觀眾喜愛的刺激動作場面,票房才會有所增加,但為此卻歪曲了這部電影原來所要講述的道理。
電影《投名狀》通過人物龐青雲所闡釋的道理是:複雜多變的人生中的起起落落應該怎樣去正確對待,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的情感糾葛,像兄弟情和個人的私慾,究竟要作何取捨?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對於龐青雲而言;他選擇了自己的夢想,捨棄了珍貴的兄弟情,當然這樣的結局比較悲慘;不過話說回來,他這樣的做法無非是加快了死亡的來臨,就算兄弟們都還活著,朝廷幕後,龐大的黑暗勢力也會置他於死地,畢竟想當官的人不只他一個。
那么,這個問題對於大家而言呢?選擇不同,結局也會不同,即使選擇相同,結局也未必相同。我們能夠做的是從龐青雲身上吸取教訓,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相同的問題時,想想怎樣做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