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讀且隨君
頭總是昏昏的,隨著余秋雨在文化中歷經一場旅程真有點累。
這兩天讀書的時候,總感到壓抑。雖然他老人家說要寫些輕鬆的東西,邊走邊寫,把旅途的點點滴滴的感受都寫下來,把思維裡面一閃而過的靈動都記下來。我隨他一起走,可我們好像都走岔了,和原先的初衷走反了,他的文字比任何時候都要蒼老,我的心情比任何時候都要沉重。
第一站,就是痛的,吹著黃風的黃色沙漠中,那個黃兮兮的王道士,嫌屋裡太暗,於是,一道石灰,太薄,兩道石灰……刷—刷,刷白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變成,洞內的淨白。淨白啊,他刷白的,是中國最偉大的藝術,是世界最寶貴的財富。恥辱啊,中國的人,中國的道士。敦煌的經書,繪畫,織絹,唐塑,以極低的價格,一車車,一箱箱運往海外—那些不叫中國的國家。現今,中國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只得一次次屈辱的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捲,嘆息一聲,走到放大鏡前……當走過王道士的圓寂塔前,想起這箇中國的老農民,他是麻木與無知的,縱使我們再恨他罵他,也終歸是對牛彈琴。我的心裡有一個聲音在嘶叫:“不可以,不可以忘記這永久的恥辱!”
旅途在延伸,走過了莫高窟、陽關古址、沙漠隱泉,每一處都是絕美的滲透著文化底蘊的景象。但,也是人煙稀少、破落不堪的。靜,是他們的幽雅所在,孤獨,是他們的氣質體現。然而,人們對藝術對文化的漠視,卻讓我汗顏。周圍,有不少喧鬧的場所,也有人在文化古蹟上留下大名的,回來,這就成為炫耀的資本吧。可這是藝術的內涵嗎?當網咖、酒吧、舞廳人滿為患時,我的心裡湧起的是千般苦澀。
江南小鎮,是最喜歡的一個地方,也是最溫柔的一個地方。我曾經去過烏鎮,這個以它的茶館而出名的小鎮。茶館多在河邊,傍晚,依河而坐,要一杯茶,在氤氳的茶香中,裊裊的水汽中,品人生百味。據說,泡茶的水,是河中的水,是蕩漾了幾千年的水,捧著杯子,聽杯中水淡淡的講小鎮的故事。或許,余秋雨說的是對的,“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想來想去,沒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淡薄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現代人的節奏太快,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太簡單,現代人沒有閒情逸緻去品味泛黃的歷史,幸好有餘秋雨,幸好有《文化苦旅》。
在文字中,在歷史中,我的心,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