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出了大學生
去年,我小叔考取大學,全村父老鄉親一齊擁到咱家慶賀,掌聲陣陣,其氣氛遠比村里娶妻嫁女熱烈。
咱村在山窩窩裡,從前全村人都目不識丁。村裡有個婚喪嫁娶,都得到山外求親奔友寫“契約”、“對聯”。春節貼對聯,有的人竟把山外求人寫的“槽頭興旺”貼在床頭,讓山外親友當笑話講。沒文化,坑苦了村民,據說明明是2.3元一斤的山貨,客商買80元錢的,有人就不知道給多少斤了,只能一斤一斤地賣。有些進山買貨的客商占盡了便宜,還嘲笑說:“孔老夫於不願走到這裡。”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先後三次派“文化人”來咱村辦夜校,一些村民脫了盲。婚喪嫁娶寫東西,再不用到山外求人了。改革開放後,咱村又辦起了國小,現在的年輕村民大都具有國小文化程度。村民們有了文化,讀懂了山外的文明,增長了見識,在山上植樹種果栽藥材,很快富了起來。90年代,村民集資修了條通往山外的馬路,汽車、拖拉機車水馬龍,山貨運出去,鈔票入袋來。進山買貨的客商也不敢耍小聰明,在賬上做假了。村民們嘗到知識的甜頭,又把自己的孩子送上縣城進中學,並且不惜重金,給自己孩子擇校上學,期望培養出個大學生來。
真是天遂人意,去年,咱小叔以641分的高分被上海交大錄取。錄取書寄到的那天晚上,鄉親們齊集咱家慶賀,書記村長先後講話慶賀,小叔也表了態,他們的講話被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打斷,不得不多次停下來等掌聲過後再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