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
“要是劉備沒有來呢?”讀了《三顧茅廬》,在讚嘆劉備求賢若渴的精神的同時,我又不免為諸葛亮擔心。公元207年,劉備被曹操追殺,屯兵新野。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冒著嚴寒兩次拜訪他,但都被拒之門外。第三次終於見面了,並堅決邀請他出山。這是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值得慶幸的是劉備終於第三次來拜訪了。否則,中國的歷史上是否還會記下“諸葛孔明”這個名字呢?
諸葛亮是幸運的,他終於等到了劉備。使他的才華得以發揮,成為一代風流人物,沒有被埋於草廬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幾個劉備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諸葛亮這樣幸運呢?加入劉備果真沒有來,諸葛亮又會怎么樣呢?恐怕職能懷著滿腹的韜略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懷著生不逢時的慨嘆死去。如此看來,這種等待是多么渺茫,又是多么危險呀!這種等待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特別是在今天。
今天是一個崇尚知識、人才濟濟的時代。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大都習慣於含而不露,“隱居於草廬中”,既渴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又不敢脫穎而出。其結果常常是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應有的發揮,而社會則失去了一份寶貴的財富。如果毛遂不自薦,他的才能幾時能被大家承認呢?而平原君又怎樣於楚國達成協定呢?所以我們不能等待“劉備”的到來,過分寄望於“伯樂”。應該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岳陽市黃秀鄉有個年輕的黨委書記,本是岳陽氮肥廠的後勤幹部,在小青年中有“小諸葛”之稱。他想:“在廠里,我還派不上大用場。但我不能等待,我要去闖,去乾一番大事業。”於是他自薦擔當任何一個鄉的黨委書記。岳陽市委批准了。他工作很出色,成了岳陽市的新聞人物,《黃金時代》雜誌報導了他的事跡。如果他也像許多人一樣在那裡等待,那么“劉備”再求賢若渴,識人善任,恐怕也不諱發現一個後勤幹部具有黨委書記的才幹。
諸葛亮等劉備自有他的原因。當時昏君當道,諸葛亮在等聖賢之君。這種等待還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則不同了。今天我們有幸生長在一個充滿生機的文革時代,在一個百端待舉的用人之秋,為什麼還要等待呢?讓我們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主動進取,去顯示自己的才能,讓社會對自己做出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