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會
當今社會,只要有個學位,說出一口文明話,就被稱為文化人。那你呢?是否也把文明與文化拉到一起,有了文化就文明。那便錯了,若真如此,那何來的“斯文敗類”?一個文化人,他雖有文化,甚至才華橫益,但他未必吸收了其中的文明。但一個文明的人,他也許並不擁有高等學位,但他卻擁有人生中必需的文明。
通常,文化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較高,甚至待遇也優於文明人。且社會較多收納的也是文化人。難道文化人真的就是社會的需要嗎?社會就會是我們渴望的和諧社會了嗎?
造成文明與文化如今的現象,難道就是自然的現象?不是的,其實是人們造就的。就說我們周圍吧。學校是造就此現象的根源之一。學校的教育關係著學生的未來,學校在學生的人生路上設了一個個路標,但他們未必教會了學生如何辨認路標。說白一點,就是學校負責讓學生做文化人,卻未必能讓學生做文明人而盡責。“再上一層”,就是社會中的工作人士,當他們遇到某些情況,無法文明與文化並重時,他們或許會傾向與選擇做文化人。也許舉個例子會更清楚些。
一個學歷很高的學生到一家名望很高的公司應徵,理所當然地,他被錄取了,並成為老闆的心腹,同行業績的頂尖人物。偶然一次小小的錯誤,他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他選擇了推卸責任。對於其他人來說,他是一個不會出錯的優秀人才,但對於知情者,他卻只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即使他有多能幹,但他的功績永遠與品質成反比。
現在重要的是,如何文明與文化並重呢?外來因素和內在因素都很重要。學校的教育,家長的培育,益友的指導,還有抵制外來影響的心理。例如,鍛鍊把應試教育“過濾”為素質教育的心理。
但當今社會,又得選擇怎樣的人呢?也許,文化人能夠使經濟發達,社會繁榮,但他也能使這個社會變得黑暗惡劣,甚至臭名昭著。而文明人,他雖無法使這個社會發展十分快速,卻能使其穩定發展,也能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兩者不能獨立存在,惟有讓他們結合,取長補短,也許社會就不會有太大的貧富懸殊,人才市場也不會再只是文化人的天下。社會也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