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三國

三國演義》,乃中華四大名著只一,講了東漢末年時的事情。我來介紹幾個人物,並評價一番。

曹操與劉備

羅貫中編寫的《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任務,其中兩位是曹操和劉備。《三國志》卷三十二,說劉備“喜馬、音樂、美衣服”,可回到了《三國演義》中,把劉備三個愛好抹掉了,顯得正人君子起來。

在劉備託庇與劉表時,恰巧有人送把牛尾巴毛來,這位老兄編席販履的職業本性復萌,諸葛亮看見他編帽子,心頭一震,曰:“明公無復有遠志,但此事已子?”呵,他終究是農民啊,擺脫不了目光短淺,患得患失、貪小失大的農民意識。

劉備與曹操相比,天壤之別。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有遠大的志向,統一中原,統一全世界。別人稱之為亂世奸雄,我覺得曹操善用人才,對手下留情嚴格要求,而且不像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有勇有謀就是有點驕傲,因此“奸”字可以刪去,只不過是別人對他的偏見罷了。

劉備好,劉備好。為什麼別人這么說呢?建安十五年,周瑜用美人計:愚謂大計,宜徒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周瑜的羈縻厲害,孫權更絕,把妹子嫁給劉皇叔。一住就是一年,吃喝玩樂,聲色犬馬,要不是諸葛亮給趙子龍三個錦囊,劉備就像他兒子一樣,樂不思蜀了。

諸葛亮的得失

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初出茅廬之後,曹操來犯,諸葛亮調兵遣將,燒了曹操的糧草,叫關羽,張飛互相包抄,殺得曹操丟盔棄架,奪命而逃。連以前不服的關羽,也贊孔明深明大義,識時務者為俊傑。

桃園結義三兄弟相繼死去,劉禪接位。諸葛亮一出祁山,魏廷出建議: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這是一個大膽的建議,如果孔明採用和修正他的建議,必能一舉定秦川。而對魏廷有偏見的孔明,以“十全必克而無虞”為藉口,錯失良機。結果孔明的正面攻擊,無功而返,累死途中。

交代後事,不忘提防魏廷,還把軍權等傳於楊儀與姜維。魏廷心想:論資格,我最老;論功勞,我最大;論文謀武略,不輸於人,而到頭來還得聽小輩調遣。一氣之下,做出失常舉動,後來被斬了。

諸葛亮用人不當,不僅毀了別人一生,還毀了自己苦心經營的“失復漢室”大業,在關鍵環節上,在錯誤地點,錯誤時機,錯誤選擇,導致功虧一簣,抱憾終生!

 

品讀三國_品讀三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