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小城
作者:不詳 (字數:1700字作文)
筆者打小住在這鳥不生蛋的小城,對這城的掌故頗深。偶爾看看外面的世界,發現裡邊外邊大相逕庭。而最有趣的,還要數交通情況。
交通條件所反映出的經濟發展差異就不提了,主要是交通工具方面。大城市裡的人看慣了四個輪的,來小城看看咱三個輪的,一定倍感新鮮。這三個輪的,便是被稱作“三輪車”的交通工具,,俗稱“三輪”。
“三輪”確是小城一不大不小的特色。
“三輪”的構造實際上就是機車的前半部“托”著一個“蓬”。那“蓬”極像中世紀後富有歐洲風情的馬車的去掉了馬的部分。三輪車夫騎在機車那前半部,乘客則坐進“蓬”的裡邊。富有想像力的乘客乾脆直接將“三輪”的前半部機車看作一匹馬,自己也就坐進了馬車。於是滿大街的“三輪”轉眼就成了滿大街的馬車,給小城添了不少中世紀歐洲城市的味道。這一點尤其值得小城裡的人引以為豪。
如果說“三輪”像一隻蜜蜂,那么整個小城就是一個蜂窩。鑒於“三輪”在小城載客運輸行業里的巨頭地位,那些終生髮展不出小城的“滯銷”勞動力紛紛投身“三輪”載客行業。開始幾年勢態甚猛,後來甚至發展到能在小城裡隨地開花,隨地燦爛。由於這行業深得廣大行內外人士的普遍看好,內部競爭之猛烈不言而喻。一進入這圈裡,便知其實並不好做。
雖說基本上可謂是“漫城‘三輪’”,其餘的都得靠邊站。可實際車夫大多拉不到人。拉不到人就沒飯吃,兄弟們便急了。急到有時候,逮個過路人就問要不要上車。不熟悉這一手的人見了準會被嚇到,以為人家劫財或者劫色……不過說不準嚇倒個心虛的小賊,也算為小城治安立了一功了。誰知車夫載了人也不安分。不管交通怎么樣,一雙“鷹眼”只管死死地盯著街上的行人,提防嚇一趟生意。本來三輪的就不如四輪的穩當,尤其在拐彎的時候,車夫要是不注意交通,開車拐彎便不講理了。這時你也用不著下車,其實車夫沒喝酒。
小城的經濟發展所限,“三輪”長期持有叱詫小城車壇的市場競爭力。可以令同在載客運輸行業的人士眼紅。於是便有不要命的,把的士公司開到小城來。的士公司老闆“偏向虎山行”的勇氣雖可佳,但看不準市場乃是商家之大忌。不出所料,不久的士便被“三輪”的強力排擠下慘遭淘汰,賠進去不少錢。但也還有剩餘勢力在苟延殘喘中。
說到市場競爭力,就只有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公車行業能蹭得上一個位置。雖說引進公車,事實上只是“小巴”,比大中等城市的大型公車小了一倍多。但勉勉強強被百姓認可,因為它便宜。老百姓管你“三輪”還是“公交”,只要便宜云霄飛車也照坐。所以說,拼生意的買賣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憑這優勢,公車行業一上小城便來勢洶洶挖走了不少乘客,“三輪”的地位突然岌岌可危起來。好在乘客對公車大多抱著嘗新鮮的心理罷了,體驗之後發現這公車也有缺點。雖然便宜,卻不“三輪”慢得多,人家“三輪”好歹也是機動車。對公車失去新鮮感之後便開始埋怨它慢了;並且大多數乘客生理上也不適應。小城裡的人不常外出,坐不慣巴士。碰到巴士人多氣悶,而且不一會兒到一站還得停一下的情況,就會暈車。吐了影響形象,還是回去坐“三輪”為好。於是,一波之後,小城載客運輸業的市場又有回頭之勢。
“三輪”競爭力不老,實有“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的氣勢。真服了小城這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