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佚名”
佚名,似乎是個很神秘的名詞。可愛的老媽曾經天真地認為佚名這個人咋這么強?好多好多不錯的文章都出自他的神來之筆。於是在8顆牙齒暴曬在太陽之下的十秒之後上氣不接下氣地對老媽解釋了一大堆然後把自己也搞得雲裡霧裡之後,才發現,原來對於“佚名”我也不是很了解啊。於是在反省了0。001秒之後便不恥下問於《現代國語詞典》。
“佚”在字典中沒有給它獨立的解釋,只是有兩個字緊緊地跟在它的後面——同“逸”。原來“佚”只不過是“逸”的借代。這讓我想到它仿佛是“逸”的傀儡。而“逸”在字典中有四種解釋。
一、安樂;安閒
如果佚名中“佚”的意思是這種解釋的話,那我可以想像出使用這兩個字的作者們一定會很愛和愛文字的吧,他們一定是把文字看作是自己終生的伴侶,陪伴他們一生的知己。文字會和他們一直很幸福、很安樂地生活在一起。一起去天台看星星,一起去南山摘香菊,一起去海邊拾貝殼,一起躺在搖椅上偎依。作者們是想用佚名來表達他們對文字的愛和感激吧,並且祝願自己能和文字一直一直安閒地生活在一起。
二、逃跑
我不明白若把“佚”當作是逃跑意思的人們是出於怎樣的一種心態,或許他們是被現實傷得逃離的吧。我想像他們中的大部分會是孩子。那些被教育、被家庭、被社會種種黑暗所壓抑所以才會幻想著有一天能逃離這個世界的孩子。於是他們選擇了文字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他們筆尖流淌出來的也許是血,也許是淚,也許是那股不可名狀的憂傷與叛逆。
只願這些孩子們能夠用心感受到周圍一直陪伴著的愛。
三、散失;失傳
或許佚名的“佚”是這個意思。那么那些被歷史被現實所遺忘的人們會不會試圖結束這種困苦和無奈。或許“佚名”就是為了提醒世人他們隱沒在明亮的角落卻沒有人發現罷了。我不禁想起了隱士和陶淵明。只是陶淵明最終被我們所銘記,並且是響噹噹地所銘記,他的隱逸早已暴露在明晃晃的陽光之下。而那些不為人知的現實中的“隱士們”呢?抑或是那些不為人所知的作者們呢?也許他們的佳作會被世人所銘記,而他們自己卻散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於是我們只有用“佚名”來虛偽地彌補這個遺憾。
四、超過一般
對於超過一般人的人應該用超逸或超群來形容他們吧。他們該是一群怎樣的作者呢?是容貌出眾抑是文筆超群?大概是後者吧。不過敢用此種意思的人們多半是帶有一絲傲氣,始終堅信自己的文章定能博得眾人青睞。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們超過一般人的自信了。
佚名,抑或是逸名,它的意思全靠在於使用它的人們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