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史鏡中的亮點

歷史是一面鏡子,見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漫漫文學長路,古文是路程的起源,無論我們走多遠,古文是鏡子中最亮的一點。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家主張“王道”,孟子成為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代儒家“掌門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出了團隊的重要性,人民是所有戰役的最大後盾。“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賦予了仁政以具體的詮釋。“捨生取義”是他對人生價值的堅持,高潔品德的操守。

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一番隆中應對使劉備“百聞不如一見”,五體投地。諸葛孔明,三國中的傳奇人物。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以弱勝強;臨危受命,一心輔佐後主。“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是他對劉備的忠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給自己的結局。

九十老翁,對著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活了大半輩子,在行將就木時卻狠下“移山”決定。東去春來,愚公帶領一家老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挖山填海,只為後代子孫免受這大山的阻隔之苦。愚公的堅持,令天神震撼;愚公的決心,令世人欽佩;愚公的質樸,令我讚嘆!

史鏡也沒有遺忘女子的身影。沉魚落雁,是悲壯的美。西施犧牲一生的幸福,孤身進入勾心鬥角的吳王后宮,一個弱女子背負著復國的重任,才成就了楚王勾踐的“三千越甲可吞吳”。王昭君被送往遠離故鄉的荒涼大漠中,連大雁也為她哀愁的美銷魂。正有她的挺身而出,將自己獻給大漠,才換來了祖國的和平。

是古文,記載了孔孟之仁;是古文,記載了孔明才智;是古文,記載了愚公恆心與弱女壯志。品味史鏡中的亮點——古文,與古人暢談!

 

品味史鏡中的亮點_品味史鏡中的亮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