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味道
作者:張峻誠 (字數:1100字作文)
我雖然不會寫詩,卻愛讀詩;正如我雖不會烹調,卻愛享受美味佳肴一樣。詩與佳肴對人來說,的確有共同之處。兩者都堪稱食中精品,只不過一個是精神的,一個是物質的而已。所以我讀詩的時候,常常能像咀嚼食物一樣,嘗出濃濃的酸,甜,苦,辣。
人的精神和腸胃一樣複雜,非得要五味俱全才能感到適口和滿足。若是一味地甜或是一味的鹹,都容易膩,非得甜鹹適度,再佐以或酸或辣各種調料,同時軟硬,冷熱,顏色等都很協調,才能使人百吃不厭,余香滿口。詩亦如此。
有的詩對仗工整,精雕細刻,用詞精緻華麗,多寫風花雪月,才子佳人,讀來輕鬆愉悅,其味如甜。不過,這樣的詩讀一兩首尚可,在讀下去,就如同一根被吮完汁水的甘蔗。真正的佳釀,必是經過詩人心血的釀製,感情的發酵,再歲月的窖中陳封一下,使它在經驗催化下漸漸濃縮,最後才能綿綢輕柔得遊絲一般,牢牢地把人的心拴住,使你再無力掙脫,從此深深的沉醉在詩人美麗的意境中,久久地回味。
有些說理詩,意旨嚴肅,意界高遠,如良師益友的諄諄教誨,讓人在仰慕之餘,精神得到薰陶,如同飲甘草橄欖水,甜中帶苦,苦盡甘甜。
一些詩自傷身世,意境悽愴幽邃,人們讀出後憂從中來,暗掬同情之淚。這種詩味如葡萄,雖然很酸,卻又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清香,很能觸動人腺體的分泌:見了葡萄,口中生津,讀這類詩時,眼睛很少有乾的。這就使我們明知其中酸楚,卻又總忍不住要去嘗嘗。
還有的英雄負屈,俠士銜冤,一腔忠憤無以發泄,只得仰天長嘯,慷慨悲歌,使人讀之氣血翻騰,熱血上涌,可謂悲壯至極,如岳飛的《滿江紅》等。覽畢,好像飲下半斤燒酒,火辣辣的。
我還特別喜歡一些仙風道骨,不染半點菸火氣息的佛道之詩,浪漫飄逸,卓爾不群,味道如黃花佐酒,清泉烹茗,如飲瓊漿玉露,讓人神情氣爽,靈台一片澄清。
可人感覺的複雜遠不止這些,有的詩如大雜燴,味道特全;又有些詩如同怪味豆一般,功夫到家,油滑俏皮,別有一番風味。詩也不一定都要大雅,陽春白雪畢竟知音太少,所以,還有一些諷喻詩,打油詩等,嬉笑怒罵,朗朗上口,如同臭豆腐,味道鮮明濃郁,聞著臭,吃著香。
做菜和做詩,都堪成一種悠久的文化,一種精細的藝術,只不過作詩並沒有現成的“油鹽醬醋”可用,要靠自己去創造,所以雖然同是幾個字排起來,有的似有神助,有的卻味同嚼蠟了。
所以,我以為讀詩也是一種藝術。若帶著滿肚子的學究氣,滿肚子的吹毛求疵來支離破碎地宰割詩歌,偏要去窮究它的結構層次,階級立場的話,就好像在冰糖蓮子湯中硬饞人一大匙豬油,再用大蒜去調味一樣就讓人掃興了。
喀左縣第二中學八年五班 張峻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