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國中作文>> 初三作文>> 話題作文>> 考場給材料作文寫法例談正文

考場給材料作文寫法例談

作者:吳文博  (字數:6000字作文)

考場給材料作文按“五步法”操作是比較實用有效的,這是我指導學生寫材料作文的體會。今以下列材料作文為例作以具休說明。

【材料及作文要求】

閱讀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議論,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古希臘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天上有個叫普羅米修斯的神,他見到人們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難,就決計違反宙斯的法規,把天火盜給人類,讓人們擺脫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卻被縛在奧林匹斯山上,每天輾轉在神鷹的狂喙之下……但他還是不願改變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說明】

第一步,研讀題乾,明確要求。應試作文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而是要求你寫什麼你才能寫什麼。這些要求就是從題乾中來的。研讀上述題乾,從這些見慣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獲得四點作文信息。①自選角度。“自選”不是自由選,“角度”須從材料來,要求首先審讀分析材料,尋找角度。②自擬題目。“自擬”也不是自由擬,“題目”從角度來,要求選準角度,由“角度”找論題(或論點),然後擬出題目。③聯繫生活實際。這是作文針對性、現實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聯繫生活實際就產生不了作文激情,寫出的作文也缺乏現實意義。④不少於600字議論文。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寫600字容易做到。把握文體成了主要矛盾。議論文的形式較多,考場上要有快速定體的良方。給材料作文通常有兩種模式:一是讀後感,一是思想評論。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寫成思想評論,但許多人不贊成這種單一的要求,認為既可以寫成讀後感,也可以寫成思想評論。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讀後感和思想評論都是議論文的常見形式。

第二步,閱讀材料,明確主題。審讀題乾後再閱讀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通常材料形式有兩大類:一是說明議論類,這類材料主題(道理、含義)顯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軼事類,這類材料主題(道理、含義)較為隱蔽,需要認真閱讀分析。這裡有個方法技巧問題。上述材料屬於後者。寓言軼事類材料通常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大多為記敘文。記敘文閱讀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誰、乾什麼、怎么乾、有什麼結果這四個問題。實際上這四個問題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個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經過和結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羅米修斯,事件是他盜取天火讓人類擺脫黑暗,經過和結果是他被縛在奧林匹斯山上受神鷹狂喙而不改變志向。通常概括敘述性短文主題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對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與結果的關係及其根源,或對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與結果的關係及其根源;或對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經過與結果的關係及其根源,或對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經過與結果的關係及其根源等。這個過程就是由具體到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以上述材料為例,從事件可見普羅米修斯的追求,從過程可見他在追求過程中所經受的磨難,從結果可見他的志向和決心不可改變。於是,我們從普羅米修斯這個具體事件中抽象出一個普遍道理,即為了追求正義和真理,儘管遭受磨難,也決不改變志向。這正是普羅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給人們的啟示。

第三步,根據主題,確立論點。材料主題與作文論點之間的關係有兩種情況。一是材料主題與作文論點有一定距離,此時,“聯繫生活實際”選好角度是實現從材料主題到作文論點的最好途徑。“聯繫生活實際”的思維方法是聯想。我們要根據材料及其主題,運用相同、相反、相關和類比等聯想方式,使之與生活實際掛起鉤來。這一過程是從抽象的主題到具體的生活實際、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現象的具體化過程。1986全國高考作文題就是這種情況。那材料敘述的現象是: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變氣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溫度濕度適合,樹木就能迅速成長起來,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現,會使氣候變得更好。顯然材料的主題是“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的飛躍”,屬於量變質變範疇的哲學問題。如果將這一觀點直接用作作文論點顯然不容易動筆,因此,高考試題給定了題目,要求自擬副題。這一做法旨在引導考生進行聯想,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體生活實際的過渡。作文時從“樹木、森林、氣候”三者的關係出發,可以寫社會風氣的改變,可以寫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可以寫人才、知識階層與四化建設的關係,也可以寫我、家鄉與祖國的關係,等等。這種情況下,把握材料的主題及其揭示的“原理”是關鍵,談論哪方面的具體現象都可以,作文內容的開放性極強。第二種是材料主題與作文論點相近,此時材料主題可以直接作為作文的論點。本文所舉材料即屬於此種情況。為了追求正義與真理,儘管遭受磨難,也決不改變志向,這種普羅米修斯精神就可以直接當作論點使用。寫作方法上可以借鑑以往學過的《呆氣》《崇高的理想》和寫過的“談毅力”、“論志向”等。至於這個論點能否有所側重,則由作者根據自己掌握的論據情況來確定,開放性也極強。

第四步,根據論點,擬定題目。“題目”,顧名思義,是文題之目。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許多同學考試時或許是情急之下不會擬題,或許是不注重擬題,常常胡亂寫上“由一則寓言(或故事)想到的”這樣一個題目,以為很保險。其實,這樣的題目很不保險。因為它既看不出論題,也看不出論點,加之寫作能力限制,又不能開門見山、言簡意賅地引出論題或論點,所以,談話不集中,論點不明確,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因此,從應試作文的實際出發,每個人都要特別重視擬定題目這一程式。擬定題目的依據是論點,方法有四種。下面用本文示例材料作以具體說明。(1)縮減論點法,如“為了真理”或“可貴的奉獻精神”。(2)論題設問法,如“磨難臨頭,志向能改嗎”。(3)因素關係法,如“磨難與志向”。(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由此看來,只要能準確概括材料主題,並由材料主題確定作文論點,擬寫作文題目便不難了。

第五步,列出提綱,構思作文。考場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點,又有考場作文的特殊要求。從高考分項分等評分標準看,內容占14分,語言占13分,結構占8分,寫占5分。顯然內容、語言是考場應緊緊抓住的對象。通常由於考生一心想在內容和語言上寫出新意,而沒有正確處理好內容、語言、結構、書寫諸方面的關係,導致作文失敗。依我的經驗看,考場在審讀材料、明確作文論點的基礎上,只要能順利突破結構關,其它方面就會有充足的精力去寫好。而突破結構關的關鍵,就是總結平時讀寫議論文的經驗,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結構規律,形成框式,考場無須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寫作文。在這種情況下,便能很快通過構思關,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內容、語言、書寫這些“門面”上,從而保證作文的內容美、言語美和文面美。通常情況下,議論文用“引”、“議”、“聯”、“辨”、“結”的五字要訣布局謀篇較為理想。

“引”是引出論題或論點。通常可採用開門見山、聯繫實際、敘述感受、述讀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論題或論點。字數要少,概括力要強,一般不超過50字。

“議”是議論材料。通過分析議論,挖掘材料內涵,強調論題或論點。這一部分可以彌補引出論點時因為過於概括而造成內容上的突兀、斷層等不足。

“聯”是聯想議論。“引”“議”之後,作文就完成了對材料的處理。“聯”是運用材料提供的道理來類比社會生活實際,議論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可以聯想類似的道理(從道理上論證),也可以聯想相關的社會生活現象(從事實上論證)。這部分是作文的重點,既要放開思路,又要概括力強;既要重點突出,又要正反結合。

“辨”是辨析辨證,是行文思路嚴密的補筆。通常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點,文字不宜多。可以用“當然”、“固然”等類詞語來引起行文。字數也不應該超過50字。有了這一部分,思維就顯得嚴密,觀點也顯得恰到好處,分寸感強。

“結”是文章的結論。通常要緊扣材料照應開頭:開頭提論點,結尾提怎么辦;開頭提論題,結尾作出結論並簡要說明怎么辦。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們……”類語句等。

考場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記這五個字,作文的布局謀篇關就可以順利通過。有了這五字框式,考試時就不需要為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犯愁了,從而確保能夠把精力集中到內容、語言、文面這三方面來,保證考場作文不失誤或少失誤。

【有關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寫好開頭。萬事開頭難。作文也一樣。但是,好的開頭能夠先聲奪人,造成“第一印象效應”,使人產生“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開頭的標準是什麼,古人講“鳳頭”,就是強調開頭要言簡意賅,入題快,不拖泥帶水。表達上可以敘述、設問。以下三篇作文的開頭較好,可以借鑑。

〖例文1〗要有普羅米修斯的精神

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見人間黑暗,就違反天規,盜天火給人類,人類獲得了光明,他自已卻被轉輾於鷹喙之下。讀了這則故事,我不禁為普羅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動

普羅米修斯的精神是什麼?

是獻身精神,是犧牲自我、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類的痛苦,不顧宙斯的淫威,毅然盜取火種;他被縛高山,慘遭鷹喙,卻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類幸福。這就是他的精神。

……

〔簡評〕這篇作文開頭用了三段:第一段敘述故事,第二段扣題設問,第三段答問並提出論點。層層推進,引出觀點。第四段分析材料,說明觀點從所給材料來。段落短小清楚,語言簡明生動,讀來明快有力。

〖例文2〗“苦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有這樣一個古希臘神話:天上有個叫普羅米修斯的神,見到人們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艱難,就違反天規,把天火盜給人類,他自己卻遭受著宙斯的殘酷折磨。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奉獻精神。

普羅米修斯本來在天上好好的,可他為什麼能為了人類能擺脫黑暗而寧願自己遭受苦難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於他有這種“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古神話中的神尚且如此,我們現實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簡評〕這篇作文的開頭同第一篇一樣,先述讀故事,接著便點題,提出論點,然後分析材料,揭示其內涵。行文上略與上一篇不同,述讀之後是點題和分析材料。但上述兩例都能緊扣材料,先述讀材料,後引出觀點,再分析材料說明觀點。或許有同學會說“述讀有什麼難的”。其實述讀也不容易。述讀是一種敘中有議的敘述,要求通過述讀能夠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論點。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根據論點和論證要求對材料作適當的剪輯和詳略處理。否則,照搬材料只能失敗。

〖例文3〗人貴有志

人貴有志,這早有古訓為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普羅米修斯盜火的事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故事說:普羅米修斯見人們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難,就決計違反宙斯的法規,把天火盜給人類,讓人類擺脫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卻被縛在奧林匹斯山上,每天輾轉在神鷹的狂喙之下……但他還是不願改變志向。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天真解釋和美麗嚮往,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普羅米修斯為了實現拯救人類,追求真理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犧牲。這故事顯然在教育人們:人要有志向,而且為了志向的實現,必須持之以恆,付出犧牲。

……

〔簡評〕這篇作文的開頭單刀直入擺出論點,接著引用古訓加以證明。這種寫法與上兩例不同。它入題快,扣題緊,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論點得以強調和突出。然後過渡一筆述讀材料,揭示論點來源,扣材料,釋題目,恰當自然。

(二)要注意寫好段。寫好段的關鍵有三:一是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二是段的開頭要有總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於總結。段與段的過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樣。段的開頭有兩種寫法值得借鑑:一是設問領起,《崇高的理想》一課是很好的範例;一是分論點總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樣。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及時予以總結,以便與中心論點呼應,保證行文嚴密。此外,寫好段還應注意學會運用“引用材料(理論或事實)--分析揭示其中的含義和道理--總結說明這些含義和道理意義或特點”的寫作程式,並且恰當把握段的容量和長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古人講究“豹尾”,是說結尾要剛勁有力。考場特殊氛圍里怎樣做到剛勁有力呢?一是反問啟發式,即運用反問句啟發讀者思考,藝術地完成“怎么辦”這一任務,《納諫與止謗》的結尾“如若不信,盍試為之”就是很好的範例。二是總結照應式,即與開頭相照應,用“因此”之類的話緊承上文,簡短明了地回答“怎么辦”。三是扣材結尾式,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們又怎能……”之類形式扣材料,作結論。

〖例文4〗咬定青山不放鬆

古希臘有這樣一則神話故事:天神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在黑暗中受苦,就盜得天火,給人們帶來光明,自已卻被縛在奧林匹斯山上,被神鷹狂喙,但他還是不願改變志向。讀罷,心緒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古訓。

“青山”也就是我們的志向所在。一個人活在世上,絕不是漫無目的生存著,他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為自己,可無論什麼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實現,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況下放棄,因此,我們需要為之奮鬥。

立了志,就要實現它,就要為之付出犧牲。世界上沒有坐享上蒼落餡餅的事兒。布魯諾發現了日心說,就認定了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燒,也不放棄;李時珍為了寫成《本草綱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嘗遍艱辛,最終完成了醫學巨著;周恩來中學時期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大志,日後,為了這一“青山”發憤刻苦,終於成了大事。可見,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結,而是剛剛開始,必須為之奮鬥,為之付出艱辛乃至犧牲,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直至最終達到目的。這也就是“青山”的真諦--普羅米修斯的支柱。

(第一範文網www.diyifanwen.com整理)

當然,我們不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如果普羅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現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會不畏酷刑。

有人說過:“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這話不假,但凡有成績的人,始終抱定一個目標,“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個目標沒實現,遇到挫折,就改換一個目標,或者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斷更換,結果一事無成。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很多。什麼熱就追什麼,什麼“火”就求什麼,結果是追來求去一場空。我看,做人、做事還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

因此,我說,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動要能咬定不放。“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萬事無悔,萬難無畏,最終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實現遠大的志向。

〔簡評〕雖然,這篇考場急就文章還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標題形象醒目,論點突出,給人印象很深。論證上先正面後反面,正反結合,嚴密有力。語言生動各段中心顯豁,眉目清楚。段落長短適宜,層次清晰,結尾自然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