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扼殺的童心
作者:蘭草小花 (字數:1600字作文)
(假期課堂P36頁)畫家和他的孫女婷畫了一棵樹。畫家說:“婷婷,你畫的樹不對。”婷婷說:“怎么不對呢?”他說:“樹枝不對。”婷婷說:“樹枝怎么不對呢?”他說:“樹枝怎么能比樹幹粗呢?”婷婷說:“樹枝怎么不能比樹幹還粗呢?”他說:“那就不是樹了。”婷婷說:“不是樹你怎么說是樹呢?”畫家無話可說了。
婷婷畫了一隻小兔子。畫家說:“婷婷,你畫的那小兔子不對。” 婷婷說:“怎么不對呢?”他說:“兔子有紅色的嗎?”婷婷說:“兔子怎么會沒有紅色的呢?” 他說:“你見過紅色的兔子嗎?” 婷婷說:“沒見過的就沒有嗎?”他說:“那就不是兔子了。”婷婷說:“不是兔子你怎么說是兔子呢?”他沒話說了。
婷畫了一匹馬。畫家說:“婷婷,你畫的那馬不對。”婷婷說:“怎么不對呢?”他說:“馬有翅膀嗎?”婷婷說:“馬沒有翅膀。”他說:“那你為什麼給馬畫了翅膀呢?”婷婷說:“我想讓馬長出翅膀來。”他說:“那就不是馬了。”婷婷說:“不是馬你怎么說是馬呢?”他又沒話說了。
婷婷還畫了一隻老母雞。老母雞下了一個蛋,那蛋比母雞還大。婷婷就拿那畫去參加西班牙的一個國際兒童畫展。結果,婷婷得了一等獎。
以“童心”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被扼殺的童心
看了那么多近代的歷史電影,劇情各不相同,中心卻出奇地一致,都是描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不堪一擊。心中一直存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泱泱大天朝擁有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悠久歷史,擁有世界上最為價值連城的古董,擁有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園林,卻淪為西方列強爭奪的產物?
其實原因莫過於一個,人們總是墨守成規,執著地相信祖上的規矩,相信自己的眼睛,卻唯獨不肯放開自己的想像力,勇於邁出改變的第一步,當然只能在自己創造的一個小空間裡,做著自己夜郎自大的美夢,夢境的破滅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僅僅只想用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來說明這一切,那就是對於兒童的教育。最廣為流傳的例子便是中國和外國的歷史中考試卷,外國的試卷多種多樣了,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而中國的題目總是類似於此類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一味地考察學生記憶知識的能力,卻忽略最重要的學以致用。這讓我想起了明朝科舉考試,要求寫八股文,即文章規定好了文體中心,必須按照八個部分來解答,荒謬至極。思想就這樣被禁錮,被控制,所有人都成了封建統治者的奴僕,就像沒有感情只會一味服從命令的機器人。在這種情況下,你還妄想童心的存在嗎?用理想的分數來進行交換?
曾經有個風靡全球的詞語,叫做“填鴨”,顧名思義,便是就是把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趕鴨子上架,毫無創造性可言。兒童時期是童心最為豐富的時期,就如同給想像力插上了一對飛翔的翅膀。兒童不明白一些人情世故,不明白一些事物真正存在的原理,可這樣的好處便是讓他們對此產生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如果偏偏要打破這一切,限定他們的思考問題的模式,要求他們以一種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就必然會抹殺他們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若是從小便被灌輸固定的思想,日後可想而知也不會成為創新型的人才。
在這種教育下的兒童,可想而知也是痛苦的。為了應付這種應試教育,他們天天死記硬背那些難纏的知識,硬生生將它們塞進腦海里。他們基本喪失了應有的快樂。家長給他們報數不勝數的興趣班,買小山堆似的額外作業,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而是語言上致命的殺手。鬆懈時,總有一句“每個同學都在奮鬥,你若再不努力,就等著成績一落千丈,你看,××已經做完了幾本試卷……·”考試失利時,總有一句“你想怎么辦呀,落了這么多分!”一天二十四小時簡直不夠用,更別提空閒時間出門透透新鮮的空氣了。無形之中,僅存的童心也被悄無聲息地扼殺了。
童心是率直的,是自然的,是純潔的,是充滿靈氣的,是世界上殘存的最後一片湛藍的天空。可為什麼,它們也會面臨著煙消雲散的危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