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
拼音:yī注音:ㄧ
筆劃:共 12 劃
倉頡:QRSJ
鄭碼:DJCE揖的五筆86編碼:rkb 或 rkbg 五筆98編碼:RKBG
Unicode:U+63D6 筆順:橫豎橫豎折橫橫豎豎橫橫橫
四角號碼:56041 部首:扌 讀音為:提手旁兒(tíshǒupángér)
筆劃:共 12 劃
倉頡:QRSJ
鄭碼:DJCE揖的五筆86編碼:rkb 或 rkbg 五筆98編碼:RKBG
Unicode:U+63D6 筆順:橫豎橫豎折橫橫豎豎橫橫橫
四角號碼:56041 部首:扌 讀音為:提手旁兒(tíshǒupángér)
揖字的基本意思
揖
yī
古代的拱手禮:作(zu?)揖。揖讓(賓主相見的禮節)。揖客。揖別。
筆畫數:12;
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251122111
揖字的更多解釋
揖
yī
【動】
(形聲。從手,咠(qì)聲。本義:拱手行禮)
同本義〖makeabowwithhandsclasped〗
自家拜揖,願求恩官高姓大名。——《水滸全傳》
又如:揖客(長揖不拜之客;向客拱手為禮);揖游(古代行禮時依禮儀進退俯仰)
讓出,遜主〖giveground〗
公惟國家之統,揖大福大恩,事事謙讓,動而固辭。——《漢書》
又如:揖讓(揖遜。賓主相見的禮儀;禪讓。讓位於賢);揖盜開門(比喻接納壞人,自取其禍)
通“壹”。專一〖sigle-minded〗
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史記·秦始皇本紀》
揖別
yībié
〖saygoodbyebymakingabowwithhandsclasped〗作揖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