僂
拼音:lǚ lóu注音:ㄌㄩˇ ㄌㄡˊ多音字
筆劃:共 11 劃 倉頡:OFDV 繁體字:僂
鄭碼:NUZM僂的五筆86編碼:wov 或 wovg
部首:亻
Unicode:U+507B
筆劃:共 11 劃 倉頡:OFDV 繁體字:僂
鄭碼:NUZM僂的五筆86編碼:wov 或 wovg
僂
五筆98編碼:WOVG部首:亻
僂
讀音為:單人旁兒(dānrénpángér) 單立人兒(dānlìrénér) 四角號碼:29244Unicode:U+507B
僂
筆順:撇豎捺撇橫豎撇捺折撇橫僂字的基本意思
僂
(僂)
lǚ
脊背彎曲:傴僂(彎腰駝背)。
迅速:不能僂指(不能迅速指出來)。
僂
(僂)
lóu
〔僂儸〕a.幹練;機靈。b.指綠林或盜賊的部下、僕從。
〔佝(
(僂)g島 )僂〕見“佝1”。
筆畫數:11;
部首:亻;
筆順編號:32431234531
僂字的更多字義
僂
僂
lóu
——見“佝僂”(gōulóu)
另見lǚ
僂
lǚ
【動】
(形聲。從人,婁聲。本義:彎腰)
同本義〖bend〗
僂,尩也。——《說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僂是為強後。此字本訓背曲。
僂者不袒。——《禮記·問喪》
見疴僂者。——《莊子·達生》
行步俯僂。——《漢書·蔡義傳》
再命而僂。——《左傳·昭公七年》
僂巫跛覡。——《荀子·王制》
正考父一命而傴(曲背),再命而僂(彎腰),三命而俯,循牆而走,孰敢不軌!——《莊子·列禦寇》
同行則僂身自卑。——《後漢書·鄧後傳》
又如:僂背(弓著背);僂僂(弓身貌。形容恭順);僂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僂步(駝著背走路);僂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僂身(彎下身子);僂俯(彎下身子,表示恭敬)
泛指彎曲〖bend〗
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荀子·儒效》
僂
lǚ
【名】
駝背的人〖crooked〗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穀梁傳》
僂
lǚ
【形】
疾速,速度快〖speedy〗
夫人不僂,不可使入。——《公羊傳》
另見l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