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國語字典>>孔的拼音,孔的五筆,孔的解釋

孔
孔
拼音:kǒng注音:ㄎㄨㄥˇ 
筆劃:共 4 劃倉頡:NDU
鄭碼:YAZ   五筆86編碼:bnn   五筆98編碼:BNN
部首:子 讀音為:子字旁兒(zǐzìpángér)四角號碼:12410
Unicode:U+5B54筆順:折豎橫折

孔字的解釋


kǒng
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錢,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恢諧含鄙意)
很:孔急。孔武有力。
量詞,用於窯洞:一孔土窯。
姓。
筆畫數:4;
部首:子;
筆順編號:5215

孔的同音字

孔字的補充說明


kǒng
【副】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兒食乳之形。嬰兒吃奶容易過量,因以表示過甚之意。本義:甚,很)同本義〖very〗
其新孔嘉。——《詩·豳風·東山》
又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孔明(很完備;很潔淨;很鮮明);孔疚(很痛苦);孔虔(非常虔誠);孔聖(很聖明)

kǒng
【名】
小窟窿〖hole;opening;aperture〗
孔,竅也,空也。——《玉篇》
孔德之容。——《老子》二十一章
王注:“孔,空也。”
反古之道。——《禮記·中庸》。注:“謂曉一孔之人。”
自錢孔入。——宋·歐陽修《歸田錄》
又如:鑰匙孔;鼻孔;孔口(洞口);孔竅(洞孔)
孔夫子的省稱〖Confucius〗。如:孔老(孔子與老子);孔林(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園);孔周(孔子與周公的並稱);孔府(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的住宅)
孔雀的省稱〖peafowl〗
孔翠(翠鳥)群翔,犀象競馳。——左思《吳都賦》
又如:孔蓋(以孔雀的羽毛裝飾的車蓋);孔翠(孔雀和翠鳥)
姓。

kǒng
【形】
嘉,美〖good;fine〗
故古人名嘉,字子孔。——許慎《說文解字》
通達〖open;clear〗
辟在西南,不當孔道。——《漢書·西域傳》
〖great〗。如:孔碩(碩大);孔德(大德)

kǒng
【量】
洞穴、窯洞、油井、石橋等的量名。如:一孔石橋;一孔油井
孔道
kǒngdào
〖pass;passageprovidingthemeansofaccesstoaplace〗∶通往某處必經之關口
〖thoroughfare〗∶大道;大路
〖teachingsofConfucius〗∶孔子之道
孔方兄
kǒngfāngxiōng
〖money〗亦稱“孔方”。即錢,中國舊時銅錢外圓內孔方形,故稱(鄙視意,諧稱)
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黃庭堅《戲呈孔毅父》
孔懷
kǒnghuái
〖brother〗兄弟的代稱
兄弟孔懷。——《詩·小雅·常棣》
孔急
kǒngjí
〖urgent〗非常急迫
廠商求才孔急,人力供應失調
孔徑
kǒngjìng
〖borediameter;aperture〗孔的直徑
孔孟之道
kǒngmèngzhīdào
〖thedoctrineofConfuciusandMencius〗指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及其思想道德
孔廟
kǒngmiào
〖Confuciantemple〗祭祀孔子的廟宇
孔目
kǒngmù
〖smallofficial〗古代職掌文書事務的小官吏
孔橋
kǒngqiáo
〖bridge〗機器閾座上分隔出入口的金屬條
孔雀
kǒngquè
〖peacock;peafowl〗東南亞和東印度群島產的一種非常大型的陸棲雉類(屬名Pavo),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長,展開時像扇子,有綠孔雀和白孔雀兩種。群居在熱帶森林中或河岸邊,羽毛可做裝飾品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向東南飛,每飛五里,就徘徊一陣。徘徊,猶疑不決。漢人詩常以鴻鵠徘徊比喻夫婦離別,此詩開頭也有這個意思。用這兩句詩引起下邊的故事,古代民歌中常用這種寫法。)——《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孔雀石
kǒngquèshí
〖malachite〗一種Cu2CO3(OH)2礦物,由綠色鹼式碳酸銅組成,為銅礦石,可做裝飾品(如花瓶)之用
孔尚任
KǒngShàngrèn
〖KongShangren〗(1648—1718)清戲曲作家。字聘之、季重,號東塘、岸堂、雲亭山人,山東曲阜縣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早年隱居石門山,康熙帝於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南巡至曲阜,被召講經,受到賞識,破格授國子監博士,累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著作有《桃花扇》
孔疏
kǒngshū
〖Kong'sannotation〗唐朝初年孔穎達作《左傳正義》來解釋晉朝杜預的《春秋左傳集解》,簡稱為“孔疏”。疏,對舊注作解釋和發揮(凡是解釋經的叫“注”)
孔武有力
kǒngwǔ-yǒulì
〖strongandpowerful〗非常威武有力
孔隙
kǒngxì
〖hole;smallopening〗空隙
孔穴
kǒngxué
〖cavity;hole〗孔洞;洞穴
孔子
Kǒngzǐ
〖Confucius〗(公元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孔子學說孔教
KǒngzǐXuéshuōkǒngjiào
〖Confucia-nism]孔子的和他的弟子的學說,其特點是強調對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該學說在歷史上已成為中國大部分倫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礎——亦稱“儒家學說”(儒教)

孔相關字典

孔的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