鐙
拼音:dèng注音:ㄉㄥˋ
四角號碼:82718 部首:釒 讀音為:金字旁兒(jīnzìpángér)
五筆86編碼:qwgu鐙的五筆98編碼:QWGU 鄭碼:PXJU
倉頡:OPNOT 筆順:撇橫橫橫折折捺撇撇捺橫豎折橫捺撇橫
Unicode:U+956B
筆劃:共 17 劃
四角號碼:82718 部首:釒 讀音為:金字旁兒(jīnzìpángér)
五筆86編碼:qwgu鐙的五筆98編碼:QWGU 鄭碼:PXJU
倉頡:OPNOT 筆順:撇橫橫橫折折捺撇撇捺橫豎折橫捺撇橫
Unicode:U+956B
鐙
繁體字:鐙筆劃:共 17 劃
鐙字的基本解釋
鐙
(鐙)
dèng
掛在馬鞍兩旁的鐵制腳踏:馬鐙。鐙骨(聽骨之一,形狀像馬鐙)。
筆畫數:17;
部首:釒;
筆順編號:31115543341251431
鐙字的更多含義
鐙
鐙
dèng
【名】
古代盛熟食器皿〖cooker〗
鐙,錠也。從金,登聲。——《說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後世範金為之,又制此字。”
執醴授之,執鐙。——《禮記·祭統》。注:“鐙,豆下跗也。”
馬鐙〖stirrup〗
鐙,鞍鐙。——《廣韻》
古同“燈”〖lamp;light〗
蘭膏明燭,華鐙錯些。——《楚辭·招魂》
鐙子
dèngzi
〖stirrup〗〖口〗∶掛在馬鞍兩側的鐵制腳踏
出了大門,跳上戰馬,鐙子一磕,飛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