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韋珍傳》原文及翻譯

北史

原文:

韋珍,字靈智,孝文賜名焉。父尚,字文叔。位樂安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卒,贈雍州刺史。
珍少有志操,歷位尚書南部郎。孝文初,蠻首極誕歸款,朝廷思安邊之略,以誕為東荊州刺史,令珍為使,與誕招慰蠻左。珍至桐柏山,窮淮源,宣揚思澤,莫不懷附。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恆用人祭之。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人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蠻從約,自此而改。凡所招降七萬餘戶,置郡縣而還。以奉使稱旨,賜爵霸城子。
高祖詔珍移鎮比陽,蕭噴遣其雍州刺史陳顯達率眾來寇。城中將士鹹欲出戰,珍曰:“彼初至氣銳,未可便控,且共堅守,待其攻我疲弊,擊之未晚。”於是憑城拒戰,殺傷甚眾。相持旬有二日,夜開城門掩擊之,賊逆奔潰。以功進爵為侯。累遷顯武將軍、郢州制史。所在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謂我能撫綏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遵以所賜,悉分與之。
尋轉荊州刺史與尚書盧陽烏征赭陽為齊將垣歷生藤道恭所敗免歸鄉里臨別謂陽鳥曰主上聖明志吞吳會用兵機要在於上流。若有事荊楚,恐老夫復不得停耳。後車駕征鄧沔,復起珍為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元勰長史。鄧沔既平,試守魯陽郡。孝文復南伐,路經珍郡,加中壘將軍。珍從至清水,帝曰:“朕頃戎車再駕,卿恆翼務中軍。今日之舉,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鴉險要,非卿無以守也。”因救還。及孝文崩於行宮,秘匿而還,至珍郡,始發大諱。還,除中散大夫,尋加鎮遠將軍、太尉諮議參軍。卒,贈本將軍、青州刺史,謚曰懿。
(選自《北史·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譯文/翻譯:

韋珍,字靈智,名是由高祖賜給的。父親韋尚,字文叔,任樂安王元良安西府從事中郎。死後,追贈雍州刺史。
韋珍年輕時有志氣和節操。歷官任尚書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大陽蠻酋首領桓誕投誠,歸順,朝廷考慮到安撫邊地的策略,令韋珍為使者,與桓誕一道招安撫慰東部的蠻人。韋珍到達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揚朝廷的恩澤,所到之處沒有人不歸附。淮水的源頭有一座古舊的祠堂,蠻人風俗,長期以來都用活人來祭祀。韋珍就曉諭當地百姓說:“天地神靈,就是百姓的父母,哪裡有父母願意吃子女的肉的呢!從今以後,都應當用酒肉代替人祭。”當地蠻人遵從他的規定,至今都照這樣辦。韋珍在這一帶總共招降了七萬餘戶,為他們設定郡縣然後返回朝廷。因奉使符合聖上意旨,賜爵為霸城子。
高祖令韋珍移兵鎮守比陽,蕭賾派他的雍州刺史陳顯達率部前來侵犯。城中將士都要求出戰,韋珍說:“敵軍初到,士氣銳利,不能立即挫敗它,暫且共同堅守,等到他們攻城疲憊之後,再行出擊也為不晚。”於是韋珍率眾憑城拒戰,殺傷敵軍甚多。雙方相持了十二天,韋珍趁夜打開城門偷襲敵軍,敵軍於是奔逃潰退。韋珍憑戰功晉爵位為侯。多次調升為顯武將軍、郢州刺史,他在任上有聲望有政績,朝廷嘉獎他。升任為龍驤將軍,賜給驊騮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韋珍把州內孤獨貧困的人招集在一起,對他們說:“天子認為我能安撫你們這些人,所以把穀物、布帛賞賜我,我怎么敢獨自享有呢?”於是把朝廷所賜的財物全部分給了他們。
不久,轉任荊州刺史,與尚書盧陽烏一道征討赭陽,被蕭鸞的部將垣歷生、蔡道貴打敗,免官回到鄉里。臨別之時他對盧陽烏說:“皇上聖明,志在吞併吳會,用兵機要,實屬上流。倘若荊楚一帶有事,恐怕老夫又不能夠休養了。後來皇帝征伐鄧沔,起用韋珍為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元勰長史。沔水以北平定之後,代理魯陽郡守。高祖再次南征,路經韋珍的郡所,加授他為中壘將軍。韋珍隨從皇帝到清水,高祖說:“我率全部主力出征,你經常跟隨我在中軍任事,這一次征戰,也想要與你同行,但三鴉之地地形險要,除了你就沒有人能夠固守了。”因此令韋珍辭別回去。及至高祖在行宮駕崩,軍隊隱匿訊息退回,到了韋珍的郡所才公開發喪。韋珍還朝,被授予中散大夫,不久加授鎮遠將軍、太尉咨議參軍。去世後,追贈本將軍、青州刺史,諡號是懿。
《北史·韋珍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北史·韋珍傳》原文及翻譯0
《北史·韋珍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