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蘇軾列傳》(五)原文及翻譯

宋史
宋史
【原】初,祖宗時,差役行久生弊,編戶充役者不習其役,又虐使之,多致破產,狹鄉民至有終歲不得息者。王安石相神宗,改為免役,使戶差高下出錢雇役,行法者過取,以為民病。司馬光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復差役,差官置局,軾與其選。軾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斂民財,十室九空,斂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曰:“於君何如?”軾曰:“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ze6*民不驚。三代之法,兵農為一,至秦始分為二,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為長征之卒。自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谷帛以養兵,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實大類此。公欲驟罷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罷長征而復民兵,蓋未易也。”光不以為然。軾又陳於政事堂,光忿然。軾曰:“昔韓魏公刺陝西義勇,公為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光笑之。尋除翰林學士。
【譯】起初,祖宗的時候,差役法實行久了產生弊端,百姓中充任徭役的人不熟悉,又虐待他們,多數導致破產,人少的鄉中,百姓甚至有一年到頭不得休息的。王安石輔佐神宗,改成免役法,使各戶按等地高下出錢僱人代役,執行法令的人往往索取過分,成為百姓的災害。司馬光任宰相,知道免役法的害處,不知道它的好處,想要恢復差役法,派官員設立機構,蘇軾也在人選當中。蘇軾說:“差役法、免役法,各有其利弊。免役法的害處,是搜刮百姓的錢財,弄得十室九空,錢財聚斂到上面而下層百姓有錢荒的災患。差役法的害處,是百姓經常為官府服役,不能專心致力於農業,而貪官污吏從中徇私舞弊。這兩種害處,大致相等。”司馬光說:“你說怎么辦?”蘇軾說:“法制沿襲,那么事情就容易成功,遇事循序漸進,那么百姓就不會驚恐。三代的法令,兵農合一,到秦代開始分為二,到唐代中葉,把所有的府兵變為長期征戰的兵卒。從這時以來,百姓不懂軍事,士兵不懂農事,農民拿出糧食絲帛來養活士兵,士兵拿出性命來保護農民,天下人以為好。即使聖人再來,也不能改變。現在的免役法,實在很像這事。你要馬上取消免役法而實行差役法,正如取消長期征戰的軍隊而恢復軍民合一,大概不易辦到。”司馬光不認為那樣做是對的。蘇軾又在政事堂陳述他的看法,司馬光很生氣。蘇軾說:“過去韓魏公要給陝西義勇刺字,你做諫官,爭執得很兇,韓魏公不高興,你也不管。我從前聽你說過詳情,難道你今天做宰相,不許我暢所欲言嗎?”司馬光笑了笑。不久任命他為翰林學士。
【原】二年,兼侍讀。每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失之際,未嘗不反覆開導,覬有所啟悟。哲宗雖恭默不言,輒首肯之。嘗讀祖宗《寶訓》,因及時事,軾歷言:“今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又黃河勢方北流,而強之使東;夏人入鎮戎,殺掠數萬人,帥臣不以聞。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亂之漸。”
【譯】元佑二年,兼侍讀。每次在皇帝面前誦讀到治亂興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時候,未曾不反覆開導,希望對皇帝有所啟發。哲宗雖然恭敬沉默不說話,常常很贊成。曾經讀到祖宗的《寶訓》,因而講到時事,蘇軾一一地訴說:“現在賞賜處罰不分明,善沒有勉勵惡沒有禁止;又黃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東流;西夏攻入鎮戎軍,殺掠幾萬人,統帥不奏報。每每出現這類事情,恐怕漸漸會成為衰亡和動亂的開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蘇軾列傳》(五)原文及翻譯0
宋史《蘇軾列傳》(五)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