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章 地戰
凡與敵戰,三軍必要得其地利,則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所謂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利,勝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則亦不全勝。法曰:“天時不如地利。”①晉安帝②討南燕③,慕容超④召群臣議拒晉師。公孫五樓⑤曰:“晉師勁果,所利在速戰,初鋒勇銳,不可擊也。宜據大峴⑥,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可徐揀精兵二千騎,循海而南,絕其糧道;別遣段暉率諸州之軍,緣山東下。腹背擊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較其資儲之外,余悉焚盪,蒼除⑦粟苗,使敵來無所資,堅壁清野,以待其釁,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迎戰,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戶口眾多,非可以一時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設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據五州⑧之強,帶山河之固,戰車萬乘,鐵馬萬群,縱令過峴,至於平地,徐以精騎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鎮⑨曰:“若如聖旨,必須平原十里而軍,軍壘成,用馬為便,宜出峴逆戰,〔戰〕而不勝,猶可退守。不宜縱敵人峴,自貽窘逼。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險⑩,終屈於韓信;諸葛瞻不守馬閣之險⑾,卒擒於鄧艾。臣以天時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峴,策之上也。”超又不從。而攝莒、梁父⑿二戍,修城隍⒀,揀士馬,蓄銳以待之。其夏,晉師已次〔東莞⒁〕,超遣其左軍段暉等步騎五萬,進據臨朐⒂。俄而⒃,晉師渡峴,慕容超懼,率兵四萬就段暉等於臨朐,戰敗,超奔廣固⒄,數日而拔,燕地悉平。⒅
【譯文】大凡對敵作戰,全軍必須占據有利地形條件,這樣就可以用較少的兵力抗擊兵力眾多的敵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隊戰勝力量強大的敵人。人們通常所說的,知道了敵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隊能夠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條件,勝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此話也就是說,既知道了敵方情況,又知道了己方情況,但不知道藉助於有利地形條件,那么,也就不能取得全勝的戰果。誠如兵法所說:“天候氣象雖然有利,但不如地形條件有利。”東晉安帝派遣大將劉裕率軍進討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研究抵抗晉軍之策,征虜將軍公孫五樓獻計說:“晉軍強勁果斷,利於速戰速決,他們初來鋒銳氣盛,不可以立即迎擊它。應當據守大峴山險,阻截晉軍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曠日持久的戰法,來消磨晉軍的銳氣。我們可以從容不迫地選拔精銳騎兵二千人,沿著海邊南下,切斷晉軍的運糧道路;再派左將軍段暉率領大軍,順大峴山東進,從而對晉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這是上策。命令各地將吏憑險固守,計點軍資倉儲而留足所需物資之外,其餘的一律焚毀,剷除田間禾苗,使敵人來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東西,以堅壁清野的辦法,來等待敵人可能出現的破綻,這是中策。放縱敵人越過大峴山,我們再出城迎戰,這是下策。”慕容超聽後說:“我們京都地區繁榮昌盛,人口眾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們遷入城內固守;青苗已布滿田野,也不可能全都剷除,假如說採用此種鏟苗守城的辦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話,我也不能同意這樣乾。我們現在是據有五州地盤的強國,山河環繞而地形險固,戰車萬輛,戰馬萬群,即便讓敵人越過大峴山而進到平原地區,再從容不迫地用精銳部隊襲擊它,敵人則必為我們所擒獲。”尚書令慕容鎮則建議說:“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須是在平原地區每十里處駐紮一支部隊,構築好工事,以便利於使用騎兵為條件,因此,我們應當越出大峴山去迎戰敵人,而一旦迎戰不勝,還可以退守大峴山。不應當放縱敵人進入大峴山以里,而給自己造成被動挨打的困難局面。從前成安君陳餘不堅守井陘之險關,終於被韓信所打敗;諸葛瞻放棄馬閣山險不守,最後為鄧艾所擒殺。我認為天時不如地利,扼守大峴山以阻截敵人,是諸種對策中最好的對策。”慕容超聽後還是不予採納,只是命令駐莒、梁父二地的部隊,整修護城牆,選練兵馬,養精蓄銳以等待晉軍的到來。這年夏天,晉軍已進至東莞,慕容超派遣左將軍段暉等率領步騎兵五萬人,進據臨朐。不久,晉軍順利越過大峴山。慕容超這時才害怕起來,於是急忙率兵四萬奔赴臨朐與段暉等合兵一處。晉軍來攻,燕軍一戰大敗,慕容超逃回京都廣固。數日後,廣固也被攻克,南燕土地全部淪陷。
【解析】本篇以《地戰》為題,旨在從戰略的高度進一步闡述地理條件與戰爭實踐的關係,揭示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乃是實現“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重要條件。它認為,戰爭指導者僅僅從兵力對比上知道敵人可以打和自己能夠打,這僅有一半勝利的可能性,而只有知道敵人可以打和自己能夠打,同時又能得“地利之助”,即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條件時,才有取得作戰全勝的把握性。戰爭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換言之,空間則是戰爭賴以進行的載體。因此,任何戰爭無一不受地理條件的影響。本篇再次強調“地利之助”對作戰勝負的重要性,這無疑是十分正確的。得“地利”者得勝利,失“地利”者遭失敗,這在戰爭的歷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十六國時期,南燕主慕容超因主動放棄險要地形而終於敗亡於東晉的事實,就是一個失“地利”者遭失敗的典型戰例。東晉義熙五年(公元409年)四月,晉安帝派遣大將劉裕率兵十萬北攻南燕,僅用八個月就滅亡了南燕。南燕的敗亡,除了政治上的腐敗和內部不團結等原因外,在戰略指導上犯了棄險不守、縱敵深入的錯誤,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它從反面說明了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條件對贏得戰爭勝利的重要作用,這是戰爭指導者不可疏忽的大問題。晉軍北進,必經大峴山險要地帶。據明清之際著名學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稱:大峴山位於今山東臨朐縣東南一百五十里,山勢十分險峻,山高七十餘丈,周圍二十里,其上有穆陵關,路狹僅容一車通過,素有“齊南天險”之稱。顯而易見,這裡無疑是南燕抗禦東晉軍北進的戰略要地。如果南燕皇帝慕容超能夠傾聽並採納將軍公孫五樓所提建議的上策,以兵扼守大峴山,不僅可以阻止晉軍長驅北進,而且運用持久疲敵的戰法,還有伺機fan6*攻取勝的可能。但是,慕容超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有險不守,縱敵深入,最後落得個國破身亡的可悲下場。
【注釋】①天時不如地利: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又見於《尉繚子·戰威第四》。②晉安帝:馬本及諸本皆誤作“晉武帝”,今據史校改。晉安帝,即東晉皇帝司馬德宗。義熙五年(公元409年),他派劉裕為將率兵十萬滅亡了南燕。③南燕:十六國之一。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北魏拓跋珪率兵擊敗後燕,燕相慕容德率眾從鄴城遷至滑台(今河南滑縣)稱燕王,後又遷至廣固稱帝,占有今山東和河南一部分,史稱其政權為“南燕”。④慕容超:慕容德之侄。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即帝位。他不恤政事,信用奸佞,喪失民心。義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被東晉大將劉裕軍所俘獲,送至建康(今南京)斬首。在位僅六年。⑤公孫五樓:南燕將領,官至征虜將軍。⑥大峴:即大峴山,位於今山東臨朐東南。此山險峻路狹,其上有穆陵關,向稱“齊南天險”。⑦芟除:謂剷除,除掉。芟(shān),除草為芟。⑧五州:南燕分其地為幽、並、青、徐、兗五州。⑨慕容鎮:南燕將領。曾任車騎將軍。慕容超稱帝後,加任其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⑩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險:即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趙軍主帥成安君陳餘因棄守井陘之險,而遭兵敗被殺之禍。此戰例詳見本書《客戰》篇。⑾諸葛瞻不守馬閣之險:此戰例詳見本書《奇戰》篇。馬閣,即馬閣山。馬本及諸本皆誤作“劍閣”,今據史校改。《十六國春秋》和《晉書·慕容超記》則作“束馬”,亦不確。馬閣山,位於今四川平武縣東南,據《資治通鑑》卷七十八胡三省注云:此山“峻峭崚嶒,極為艱險。鄧艾軍行至此,路不得通,乃懸車束馬,造作棧閣,始通江油,因名馬閣。”可見,“束馬”當為“馬閣”。⑿ 莒、梁父:均為地名。莒,今山東莒縣;梁父,位於今山東泰安東南。⒀隍(huáng):無水的護城壕為隍。⒁東莞:地名。今山東沂水。⒂臨朐:馬本及各本皆誤作“臨衢”,今據史校改。該地今屬山東。⒃俄而:不久,旋即。⒄廣固:南燕都城,位於今山東淄博東。⒅本篇史例出自《晉書·慕容超記》。
猜你喜歡
安危第二十五
《韓非子》 安術有七,危道有六。 安術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春秋左傳》 ◇襄公元年 【經】元年春王卷十四 列傳第六
《北齊書》 ○廣平公盛 陽州公永樂(弟長弼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婁機 沈煥(舒璘附) 曹彥卷四百七 列傳一百九十四
《清史稿》 ○江忠源(弟忠濟 族弟忠信)卷七十三(唐書) 列傳二十五
《舊五代史》 毛璋,本滄州小校。梁將戴思遠帥滄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宋一鶴(沈壽崇 蕭漢) 馮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三國演義》 卻說姜維正走,遇著司馬師引兵攔截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宋史》 ○吳淵 余玠 汪立信 向士卷二 賦甲
《文選》 ○京都上 【西京賦】83章 受戰
《百戰奇略》【解析】本篇以《受戰》為題,旨在闡述處於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宋書》 ◎朱修之 宗愨 王玄謨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金史》 ◎選舉一 ○進士諸科 律“倒幕”運動與明治維新
《世界上下五千年》19世紀後半期,繼歐洲和美洲的資產階級革第五十二出 索元
《牡丹亭》 【吳小四】〔淨扮郭駝傘、包上〕天卷七十三 韋賢傳第四十三
《漢書》 韋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卷七十九 列傳第九
《遼史》 ○室昉 耶律賢適 女里 郭卷五十 志第三上
《元史》 ◎五行一 人與天地,參為三阿格尼絲_格雷-第9章-舞會
《阿格尼絲_格雷》 "卷二
《黃帝內經素問》 ○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黃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