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行書《蜀山圖歌》
作者:趙孟頫 書體:行書
趙孟頫行書《蜀山圖歌》拓本。《蜀都圖歌》墨拓本不見印行,其書跡原件亦不知所終,但就拓本全篇看,筆圓墨韻美,字裡行間展露颯爽之氣,風神卓絕。接鈐白文“趙氏子昂”、“西川郡圖書印”印章各一。
系趙孟頫晚年書寫,它字形修長,筆劃舒美,氣勢挺拔,似飄飄然具凌雲勢態。趙孟頫60歲以後書法已達精美程度,遒勁、豐秀、飄逸,雅正,尤具蒼勁雄放之風,這是為過去不曾企及的。本篇拓本墨色清醇濃潤、結體嚴密;筆法方圓並用,體貌圓潤健朗,蒼勁奔放,縱逸中自欹側,激越中有徐緩,總見點劃多變,跌宕多致,整體雍容平和而又大氣磅礴。
細觀《蜀山圖歌》拓本筆法,主用中鋒,令筆尖在筆心中運行,一氣連貫,筆劃迅疾,並少用側鋒,轉折自如,撇點精當,故書體丰容縟婉,特別動人。
釋文:
《蜀山圖歌》次王公泉坡,周公雙崖韻。
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銀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飄飄豪氣凌滄洲。參棋井鉞跨疆域,劍閣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初導江,頭亂石森矛戟長。魚貫舟山九淵飛,濤噴雪隨奔川東。雙蹲灩澦大如象,萬仞瞿唐高插天。蠶叢魚鳧去我久,石古路細愁板援。空中飛鳥不敢度,馬上行人遙指鞭。團沙魚腹沉雲黑,陣圖蛇鳥定陳跡。寂寞巫山十二重,楚台雲雨無訊息。棘道遙連雪嶺西,天梯逈歸繞關北。丹丘曾與羽人逢,為我鼓棹呼長風。舉杯雲陽麴米曉,掛劍東海扶桑紅。登高作賦紀名勝,追逐李杜攀揚雄。灑麗筆下飛晴虹,名齊岷峨配岳宗。氣勢盡壓東南峰,杜鵑夜啼苦竹叢。火井斬木哀猿窮,舊遊如夢方驚寤。指點蒼茫引歸路,畫圖誰為寫羞顏。鳳閣舍人推獨步,瀛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聖主,聽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頗覺良工苦,金鑾退直有餘閒。縞素秋風生晝寒,中流砥柱障狂瀾,一笑春回天地寬,泰山北斗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間,蓬萊方壺別有山。陽春白雪和皆難。松雪道人。
《蜀山圖歌》書跡於清代康熙年間為京城實齋中丞官員收藏,很少示人。此前流傳過程不清楚。大約有幸得見者皆有題識。該拓本後即有四則跋文:
(一)
松雪翁此等抖擻生平碑版之筆,直從大令發脈,夢珠宗示山中路以歸。
陳繼儒 題(接鈐陽文“繼儒”、白文“眉公”章各一)
(二)
聖教序集右軍書字,皆一律去蘭亭之變化遠矣。趙文敏行書多出蘭亭而間雜以聖教,後之學聖教者往往似文敏,然姿媚則有之,其嚴勁處故未易及也。此卷筆意圓美而骨力蒼然,真跡無疑,夢珠書家當自具鑑賞耳。
李流芳 題(接鈐白文“長蘅”、朱文“李流芳印”章各一)
(三)
趙承旨書從晉魏來,泛濫於北朝碑版,備古今不傳之法,出王謝筆外意,蓋數千年以下一關鍵也。明賢至祝,京兆尤存餘韻,尚可求其門而入。若專事蘊藉,無篆隸精神,終與古人才合,此卷為實齋中丞兄舊藏,余曾於京郭見之。今攜入黔陽,余迴避石阡,將行,題其未簡。承旨晚年最老辣得意筆,當共解者賞之。
康熙丙戌十月廿一日 弟奕禧題(接鈐朱文“奕禧”、白文“六兼輸墨”章各一)
(四)書法至二王后至松雪乃集其成陶南...
2017-11-23 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