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天發神讖碑》拓本
作者:皇象 書體:隸篆
《天發神讖碑》三國吳天璽元年(276年)刻,是吳最後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紀功。原碑刻於江寧天喜寺,後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宋時原石斷為三段,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清嘉慶十年(1805年)毀於失火。該碑的流傳拓本很少,尤以斷裂之前的宋拓本極為珍貴。
《天發神讖碑》以隸書筆法寫篆,起筆處極方且重,轉折處外方內圓,下垂處中鋒收筆呈懸針狀,稜角分明的字形顯示了威嚴厚重的力量,為歷代書家所稱道。清翁方綱云:『吳《天璽紀功碑》,弇州所謂挑拔平硬者,信有之。然實是篆書,謂八分者,未必然也。』張叔未云:『吳《天璽紀功碑》雄奇變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康有為云:『吳碑有四,其《天發神讖》奇偉驚世。』該碑在清王昶《金石萃編》、王狀弘《增補校碑隨筆》、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等書有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