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隋唐>>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2)正文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2)

作者:顏真卿 書體:楷書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

附錄:《多寶塔感應碑》拓本散記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陳西安碑林(圖 1)。高285厘米,寬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勛撰文,顏真卿正書書冊,徐浩隸書題額,史華刊石。

碑文敘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禪師發願興建多寶塔的過程及有關佛事。唐玄宗曾為立塔贈銀50萬、絹上千匹。楚金禪師死後,唐玄宗特派使者弔唁,監護喪事,並親自書寫了塔額。佛教在唐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影響於此可見。

顏真卿(709~785),京兆萬年人,祖籍琅邪臨沂,字清臣。幼承家學,刻苦自勵。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時,為平原太守,歷遷刑部尚書、太子太師。他立朝正色,剛而有禮,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日魯公。後為奸臣盧杞所忌。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敵所害。

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宋代大書法家蘇軾云:“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畫至吳道子,書至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顏真卿一生書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寶塔碑》、《臧懷恪碑》、《郭家廟碑》、《爭座位帖》、《顏勤禮碑》、《馬璘殘碑》、《顏氏家廟碑》 7種。而《多寶塔碑》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顏真卿44歲時作品。明孫〓有跋云:“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北宋拓本,31行“歸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損。全碑字口方棱,字畫之間牽絲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鑿井見泥”之“鑿”字未損,31行“歸我帝力”之“力”字(圖 2)、33行“王可托”之“托”字稍損。

明中期拓本,14行“天文掛搭”之“掛”字上“土”部完好,24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完好。

明末清初拓本,31行“歸我帝力”之“歸”字完好,“我”字左上半泐(le,石頭風化而形成的紋理)。32行“佛知見法為無” 6字、32行“空王可托本原同歸” 8字、末行“大夫行內侍趙思” 7字皆存。

乾嘉拓本,9 行“陰以金鎚”之“金”撇筆未泐。33行“千帙發題”之“千”字豎筆完好。

早期原拓應注意31行“力”和15行“鑿”是否經過塗墨。從圖 1可見該碑末 4行中部偏下約在清康熙間磕損一大塊,“明末清初拓本”所述31~34行存諸字此後皆損。如見以上諸字未損,應細審。如為原石所拓,則拓本年代不晚於清初,但大多數為翻刻本。清晚期至民國,西安碑林周圍碑帖鋪甚多,各家多以石翻刻《多寶塔感應碑》等。其裱本傳今也百年上下,品相頗陳舊。曾有一友藏有兩本,欣喜相告,所藏“歸我帝力”之“力”、“鑿井見泥”之“鑿”均完好,當為宋拓。送至碑林博物館我的辦公室,及展讀之,一本較瘦,一本略肥,大形皆在,但不能細寫。如肥本(圖 3)首行“多寶塔感應碑”之“感”右上一點與橫畫脫離(原刻相連)、15行“鑿井見泥”之“見”末二筆與右豎互不相連(原刻相連)等,點畫多不到位,當為晚清民國翻本,特以故宮博物院藏宋拓(圖 4)與該翻刻本對刊,供大家比較。碑帖鑑定沒什麼秘訣,就是與不同時代的原拓一筆、一畫、一個石花細細比較,切不可一看“差不多”,就定為原拓甚至宋明古拓。《收藏》俱樂部會員江西詹先生來稿,說:“筆者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查閱了大量的碑學資料,拜訪了許多碑學專家和書法界、收藏界的名家,認為我手中的這本《多寶塔碑》拓本(圖5、6)是宋拓本。”實際上詹先生所藏也是一個晚清民國翻刻本。其本較原碑宋拓為瘦,枯槁無神,無有原碑豐壯精悍的神韻。與前述翻刻本(圖 3)一樣,此本點畫多不到位,如首行“感應碑”之“感”右上點,筆者細審不同時代原拓及原碑,此點均與橫畫相連,而此翻刻本卻脫節不連(圖 5)。另外南宋拓引行“歸我帝力”之“力”已損(圖 2),此翻刻本“力”字(圖 6),用刀鑿了幾下,模仿石花,但極不自然,人工斧鑿之痕十分明顯。現西安碑林博物館及周圍售予遊客的漢唐名碑包括《多寶塔感應碑》等,多為長安縣農民翻刻,有時 5元10元即可買一份。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曆代金石拓本菁華》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輯有館藏明末清初拓,可為校碑參考。

1996年,朵雲軒拍賣一冊《多寶塔感應碑》,舊拓經折裝,估價1200~2000元。《西安碑林博物館拓片目單》此碑新拓本標價4500元。(摘自《收藏》雜誌)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