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隋唐>> 張旭《肚痛帖》神一樣的存在!正文

張旭《肚痛帖》神一樣的存在!

作者:張旭 書體:草書

張旭《肚痛帖》神一樣的存在!

唐代文宗皇帝李昂曾下詔書,以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可見書法家張旭當年真是明星大腕。唐代韓愈對他的書法曾大加誇讚:“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

果真如此,有一天張旭正在揮毫作書,可能此前受涼,忽然肚子痛,而且可能“後門”也告急。真是時不我待,他走筆狂草:“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冷哉”。

張旭肚子痛,一時有感,發於筆端,隨手寫下一個字條,竟成了千古名帖《肚痛帖》。

張旭《肚痛帖》神一樣的存在!

張旭《肚痛帖》,傳為唐張旭書,草書6行,共30字

此帖寫得極好!你看:第一行“忽肚痛”三字用筆肥碩沉穩,作草如真,點畫分明,這可能是肚子痛剛開始吧。從“不可”二字開始,運筆速度明顯加快,書家的意興逐漸酣暢,字字連筆,點畫線條圓勁如遊絲,飛鏇流走;第二行“是冷熱所……”心中的疑問猜測帶來了筆劃的凝重、速度放緩;第三行,一筆寫到底,奔突而下,勢不可遏,因為“後門”告急啊,他要棄筆而去了。這幅手札雖是碑刻拓片,但仍然神采飛揚,鮮活生動,真實地表達了張旭書寫時心情感受。

眾所周知,寫詩文要有真情實感才能動人。書法也是書寫他人或者自己的詩文,如果書法家能夠用抽象的筆墨線條,表現出詩文的情感意境,那么就能創作出一幅精彩動人的書法作品。歷史上為人稱頌的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等等,都是書法形式與書寫內容或者書家心情的完美統一。試想一下,張旭如果用一筆一划的楷書來寫《肚痛帖》,那又當如何?豈不是很滑稽嗎?

可如今,我在一些書法大賽參賽作品的評審中或者在一些展覽中看到,不少書法家的書法用筆、結字、用墨、章法的技藝都很純熟,但是他的作品就是詩文的抄寫而已,或者是精心設計出來的毫無內容的圖形。你看不到他的思想或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意境。他書寫的詩文,仿佛與他毫不相干,只是借來一用。當書法家書寫時完全無動於衷,那么他寫出來的作品又怎么能夠讓它去感動觀者呢?

書法創作不能僅停留在寫字的形式層面上,它應當是書法家心情境遇的自然流露,是詩文的思想感情對書法家的自然感發,使書法的線條筆墨深含審美意味,一點一畫極富情感表現。這樣,書法才能夠“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孫過庭),有了生命的個性情感,成為獨特的這一個。

由此可見,無情無意不是好書法。書法家創作時不能無動於衷或無病呻吟,要有創作的衝動和激情,方能像張旭那樣“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一表於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