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楷書《醉翁亭記》(2)
作者:蘇軾 書體:楷書
此碑書於歐陽修逝世後近二十年,無一筆鬆懈,無一字不縝密。在筆畫的披拂之間既得其遭勁,又顯示灑脫之美,其捺與撇往往十分舒展,如舉手投足之自如蕭散。筆筆用力,沉著寬厚,顯出雄強;而又巧寓對比,錯綜變化,顯示靈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豎畫,先用一分,繼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筆。“提攜”兩字均為左右結構,又上下相聯,蘇武卻將下一“攜”字改為上下結構,使“扌”旁置於“乃”字上。趙孟頫《松雪齋》云:“余觀此帖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里裹鐵也。”王世貞評:“蘇書《醉翁亭記》,結法遒美,氣韻生動,極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長善認為:“文忠早師顏魯公,大書《醉翁亭》、《袁州學記》,不改魯公家法。”可謂知言。
《醉翁亭記》碑問世九百餘年來,歷為書法愛好者慕仰之物,滁陽擁之,譽聲逾傳。原石宋時已毀,明嘉靖間重刻石。宋刻本字有漫漶,但書體遠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張拓,前三張七行,末張五行,行二十字。碑石歷風雨剝蝕,尤其是經過太平天國和“文革;時期兩次破壞,碑上不少文字巳斑駁不全。1982年,琅琊山管理處按原碑規格進行了精心複製,今碑與古碑相比,除採用四碑單面刻之外,基本保持了原碑風貌。
王世貞云:“坡公所書《醉翁》、《豐樂》二亭記,擘窠書法出顏尚書、徐吏部,結體雖小散緩,而遭偉俊邁,自是當家。”清梁巘《評書帖》曾云:“東坡楷書《豐樂》、《醉翁》二碑,大書深刻劈實勁健,今惟《豐樂亭》尚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