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跋唐人《誥命殘卷》
作者:劉昉 書體:行書
【釋文】晉范室子續其家世,自虞、夏、商、周,迄晉之主盟,保姓受名,以為不朽。而魯穆公難之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不朽。”本朝范氏如文正、忠宣盛德偉烈,忠言嘉謨,既卓然不可企及,而傳系之遠又如此,則二子所謂不朽者兼得矣。嗚呼,盛哉!紹興壬戌中元日,揭陽劉昉謹題。
劉昉跋唐人《誥命殘卷》,高27.2cm。南京博物院藏。
劉昉題跋十一行,字型楷中略帶行,行筆疏朗輕鬆,高古淳樸,有書卷氣。跋中“紹興壬戌中元日揭陽劉昉謹題”句,即南宋紹興年(1133年)所題。這則題跋顯示,比歷來被認為是嶺南墨跡存世最早的白玉蟾要早出六、七十年,其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以及在潮汕乃至嶺南書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位置。他的書法讓我們從另一側面了解宋朝潮州先賢的藝術造詣。
北宋的書法,自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崛起,把書法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與四大家同時期至北宋末年,南宋初期,還有相當一部分政治家,他們的書藝水平也相當突出,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其書跡的流傳不廣,劉昉便是其中之一。劉昉的題跋,與宋代的尚意書風一脈相承。宋代的“士”階層都必須是些飽讀詩書的人方能中舉,士大夫們既有才子風度,又書卷氣十足,其書法風格大都是清新、平和、樸素一路。宋人擅寫小楷者頗多,而寫楷時常摻行書筆法,蓋因其時以抄書、藏書為重要手段。另者,南宋的文人們極喜歡題跋,題跋是流行於宋代的一種新興文體。主要是一些品評、志感、記述之類的讀文札記。南宋書法題跋,是其具有時代風格的藝術品評之作,形式之多樣,品題之自由深受文人們的喜愛與參與。《唐范隋告身卷》,本幅主題已不見存,現貌是紹興三年(1133年)范正國裝裱十世祖所受唐懿宗告身於廣州官舍,並正書作跋,此後再由劉昉等南宋十九家應邀作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題跋是我們準確地理解南宋文人書法精神,把握南宋時代書法觀念,及書法藝術基本審美觀的最直接的視窗。
劉昉不但是北宋末南宋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他在晚年赴湖南任職時,常見小孩患疾,苦無良醫,病孩不幸死於庸醫之手者不可勝計,遂決意蒐集古人方書和近代流傳下來的秘方驗方編輯成書,名曰《幼幼新書》,共40卷。其中有醫論1207條,藥方7633首,灸法204條,引用古方書817種。本書整理匯集宋以前多種兒科著作,取材廣泛,內容豐富,至今仍被兒科臨症診斷所沿用,在我國兒科醫學史上有著相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