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大桂驛中帖》
作者:朱熹 書體:行草
【釋文】八月十五日熹頓首上啟。大桂驛中草草奉問想已達矣。行次宜春乃承專介惠書。獲聞比日秋暑,政成有相起處多福為慰。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勝郡事。告歸未獲,而勿叨此。雖荷朝廷記憶之深,然踈闊腐儒亦何補於時論之萬分哉。已上免牘,前至臨川,恭聽處分,即自彼東還建陽耳。辰徭復爾,應是小小仇殺,不知今復如何。昨來所以不免再喚蒲來矢輩赴司羈縻之。政以爭競有端,不可不預防之。新帥素不快此事,不知其來復以為如何耳。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紛更,亦幸事也。人還草草附報,不它及。閣中宜人,諸郎姐哥佳勝,兒女輩時問。益遠,惟善自愛。以須召用為祝。不宣。熹再拜上啟會之知郡朝議賢表。
朱熹《大桂驛中帖》,紙,縱33.4cm,橫57.3cm,行草書,17行,240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是《宋賢遺翰冊》中一頁,內容為應酬類。記朱熹乞放歸田、擬歸考亭、再喚猺人蒲來矢諸事。按朱熹《年譜》,宋紹熙五年五月知潭州,《寧宗本紀》言:“七月庚午,召秘閣修撰知潭州朱熹詣行在。”文中“辛苦三月,已不勝郡事”,即五月至八月,在任正好三個月。“告歸未獲”,指朱熹在六月曾“申乞放歸田裡”。文中所提及諸事多為紹熙五年事,故推算此帖為紹熙五年作品,朱熹時年65歲。
《大桂驛中帖》書法縱逸不拘,醇古自然,神態娓娓,如煙雲風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如詹景鳳所言:“不以書名,固以學掩之。”
鑑藏印記:“張鏐”(白文)、“吳楨”(朱文)、“周生”(朱白文)。
《石渠寶笈·續編》著錄,故宮博物院《宋賢遺翰》影印出版。
2015-2-24 9: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