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到乾隆手上,是趙孟頫的悲哀(4)
作者:許念念 書體:書法家
每逢得到趙孟頫的丹青真跡,乾隆皇帝總要在畫的核心位置題跋一番,以示自己的字與趙孟頫的畫宛如一人天成——這樣題不是不行,但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會留心一下,別題在趙孟頫自己題字的附近吧?也許乾隆皇帝挺自信的,認為真金不怕火煉,但事實卻很尷尬。比如他題在《二羊圖》上的字,就與趙字離得太近了:兩相對比,只要不瞎都看的真真的,完全不是一個路子啊!我要是乾隆,就該是羞憤而死才是,可他顯然還活的洋洋自得。
乾隆皇帝詩書畫三俗本來不打緊,我們沒有必要要求一個皇帝變成李煜和趙佶的合體,但偏偏乾隆皇帝還熱愛收藏和寫讀後感,這便十分不妙。古人賞畫,晴窗看百回也是風雅,要是有所感悟,在原圖原文後面跟帖也屬尋常,可乾隆皇帝憑著九五之尊直接在原作上面亂塗亂畫,改了樓主的原帖,這就太混蛋了。
越是珍貴的書畫,他越是努力努地畫蛇添足,將中華小一千多年的歷代名家作品幾乎一一染指,玉器瓷器不能題字,就刻字,什麼周朝玉器,宋朝瓷器無一例外,更不必說書畫:他在邊上作一些可有可無的題跋,詞句了無新意,同時又顯得和原作完全格格不入,簡直是亂入。他的習慣是每畫必題,甚至一題、再題、三題、四題甚至十題、二十題,直接在畫面上寫讀書筆記鑑賞筆記,詩既無聊,字亦庸俗頓,遠遠看上去,畫卷上一層黑氣,又似遍體生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