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序,也有“瑕疵”(2)
作者:不詳 書體:書法家
三、賊毫。指個別筆毫不聽指揮,四處遊走,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下面這個“暫”。其右上角的“斤”的第一撇出現了分岔,右下角的“足”的右側乾脆出現了“毛邊”,這些都是賊毫的效果——話說標準的繁體字應該是“暫”,書聖又寫了異體字。
當然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瑕疵,應該算是“特效”。存世所有《蘭亭序》摹本當中,馮承素保留的特效最多,自然最接近真跡。為什麼只有他做到了?
唐朝人製作摹本常常使用雙鉤填廓法,也就是在原作表面覆蓋一張半透明的紙,先勾出筆劃的輪廓,再把空白處填滿。這種方法的還原度很高,但筆劃中的尖銳之處(比如鉤和提)往往缺乏稜角,賊毫之類的細節也很難表現出來。
所以馮承素採用半臨半摹的方法,有時雙鉤填廓,有時直接手寫!這樣做當然最能保留原作的手寫意味,但恐怕只有那些書法造詣直追王羲之的人,才有膽量、有能力這么做吧!
馮承素摹本最精絕的地方,在於他充分保留了王羲之的修改痕跡:
“於(於)今所欣”改為“向之所欣”
“是(或者足)可悲也”改為“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