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鋒”(2)正文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鋒”(2)

作者:不詳 書體:字典網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鋒”

《致伯修老兄尺牘》

我認為,可從運筆角度、速度、對比度和力度四個方面來理解“八面出鋒”。角度指毛筆與紙面接觸構成角度。速度根據線條的直曲、方圓、強弱、生澀和乾濕等變化來分析。米芾自稱“刷字”,用筆迅疾勁健,盡興盡勢,追求韻味、氣魄和力量,最主要是追求自然。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縱變幻和雄健清新的特點以及快刀利劍的氣勢,將其為人性情與創作時的一瞬間感受發揮無遺。對比度指長短畫比較,字形寬窄、交錯重綴和分離緊合比較。米芾作品中,在很多粗重字形中一般都有幾個較細筆畫的字,顯得很跳,王鐸同樣保留了這一方法。力度主要是指輕重、出鉤、粗細等,米芾不同於一般人處在於橫畫尤其是起筆很粗,豎畫反而細,出鉤重,為人詬病。米芾強調“八面出鋒”,注重中鋒、側鋒和露鋒等多種變化,不拘一格,表現了動態的美感。周星蓮《臨池管見》云:“能將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 米芾是書史中罕見的將筆鋒運用發揮到極點的人物。

米芾所謂“八面出鋒”第一層含義是對中鋒運用辨證的,更深意義上的理解。從歷代留傳下來的大量墨跡來看,幾乎沒有哪一筆點畫不是露鋒起筆的。書法在很大程度上卻強調藏鋒、中鋒。“藏”即藏頭,因筆著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不論筆鋒左行、右行、轉彎和變向都使筆鋒保持在筆畫中軸線,但這句話並無把點畫起筆寫成圓頭圓腦之意,也不是要筆桿在行筆時永遠垂直於紙面,而要根據筆畫不同走向,有一定角度的傾斜。因為要保持中鋒行筆,不可能只有一個鋒面。“八面出鋒”就是要根據不同筆畫的不同走向,使用不同的鋒面,關鍵就是每一次轉換都要把筆鋒調整到沒有任何方向,才能使筆鋒始終保持中鋒行筆。以寫橫折為例,筆向右行,鋒卻朝左。寫豎畫時,筆向下行,按中鋒要求來說,鋒必須完全朝上,需要在橫豎交接轉折點調換。在寫橫畫的過程中調鋒,筆鋒送足,再輕提使筆鋒挺直,在紙平面上沒有任何方向,然後再下按寫豎畫。在筆畫轉換方向時,通過對筆鋒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轉向調鋒動作,使點畫轉折處既有骨力而又氣脈通暢。

“八面出鋒”的第二層含義是中鋒運用結合多種鋒法,米芾書作中有很多他人不常用的用鋒法,或者是更高明、更巧妙的運用,如逆鋒、側鋒、駐鋒和拖鋒等。一般說來,使用逆鋒通常有兩種,一是實逆,二是虛逆。實逆是指筆鋒輕輕人紙,向點畫的反方向運行極短的一段,然後再調鋒運筆;虛逆就是筆鋒在空中作逆鋒動作,筆鋒在逆的過程中並不著紙,即空中取逆勢。米芾在很多時候運用虛逆的方法,實質上吸收了褚遂良凌空起筆方法,將很多動作留在空中,米芾法書很少牽絲連線。很多人認為側鋒不可取,是病筆,但側鋒運用得法,所寫點畫可以跌宕多姿,富有變化,從而使字形妍美生動,米芾書跡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一點。駐鋒是運筆中的一瞬間稍停而待動的短暫性用筆動作,米芾鉤撇畫書寫中常出現。拖鋒即筆管可以任意向不同的方向傾斜,具體來講,即輕提用鋒,把筆逐漸提起以離開紙面,切忌飄浮無力,一掠滑過,應將力量貫注於毫端至筆畫末端,實際上,這些動作都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主要是為了增加字的風流程度,表現美感,米芾常用於最後一筆不藏鋒的主筆畫,以增加氣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