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秦漢>> 東漢隸書《史晨碑》正文

東漢隸書《史晨碑》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東漢隸書《史晨碑》

東漢隸書《史晨碑》

史晨前後碑(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本局部) 

東漢隸書。此碑為並刻於一石的兩碑。又稱《史晨前、後碑》、《史晨前碑》、《史晨後碑》。東漢靈帝建寧二年(一六九年)立。隸書。前後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陰刻而分。碑正刻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稱《史晨前碑》,俗稱《奏銘》。碑陰刻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稱《史晨後碑》。碑在山東曲阜孔廟。內容為記載當時尊孔、祭孔活動事實。因補垣通溝工程,立市種梓事務,置守吏等乃次第進行,非一時之活動,故在《後碑》“史君饗”三字後至末字雖前後差大不同,但兩碑筆致皆出自一人之手。此碑與《禮器》、《乙瑛》並稱為孔廟三大名碑。清萬經在《分隸偶存》書中品評此碑書法為“修飭緊密,矩度森然”,“其品格當在《卒史》(乙瑛碑)、《韓勅》(禮器碑)之右。”方朔評之謂“書法則肅括宏深,沈古遒厚,結構與意度皆備,洵為廟堂之品,八分正宗也。”碑文幾及千字,氣象和穆,筆意遒煉,筆法古樸厚實,為著名漢碑之一。康有為評此碑為虛和類,是在分隸書體漢碑中具有清秀俊雅風格,筆法至二、三分筆,折筆趨圓,柔和蘊潤,為後世效法之楷則。此碑拓本甚多,僅明初至清中葉就不下百餘本,可見稱其為漢碑逸品之語焉不過。

漢碑以稱古意為先。此碑古厚於分隸,如此自然含蓄蘊藉,須“法”、 “意”雙璧。近代書法評論家楊守敬在《平碑記》中對此碑的評語說:“若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不可及,此種是也。”後世臨碑者,多以此碑字數多,規矩端肅,是漢隸中最為傑作之一,視為學寫隸書的入門範本。

學寫隸書,首先注意隸書有方筆、圓筆。二者的分別,主要在橫畫用筆中的起筆、收筆和折的用筆。橫畫粗細代表提按用筆的力度變化,隸書的橫畫是講橫平的,產生隸字的穩定感。楷書也講橫平,但楷字橫一般都有左低右高的斜度,寫隸字要避免楷橫的寫法。遇有在一個字中相迭的多橫時,間距要基本相等,各橫形態長短可以不同。如碑中“等”字,有四層橫畫,除長短不等外,還在下層兩個橫有稍上弧和稍下弧的藝術處理。豎畫是在字中起支柱作用,要求勁挺,穩健,堅實和力度。此碑各字中的豎畫,是垂直挺立的。但忌呆滯粗笨。如一字中有兩豎並列,就要像此碑中的處理,中豎可上重下輕,傍豎可用律動的頭重按、頸輕提,下段再稍重辦法寫出。此碑字中的波磔筆畫是很妙的。波磔筆畫在隸書結構中左右相分,注意它們的差別。有時像飛鳥的兩翼展翅,要平穩而生動。點畫的特點,是字中筆畫極度收縮和凝聚的線條,與長形的筆畫成對比,使結字產生活潑的神韻,衛夫人為點規定了“如高峰墜石”的氣勢,如碑中繁體字的“氣”字,共寫有九個不同形態的點,其它許多有多點的字,還有的將線化為點,有的將點化成線,不論哪種點,都是變化多端,富有多式的,使各有點的字充滿生氣。至於鉤畫、長平捺等其它筆畫,不二例舉。還有占漢字大多數的複合字,有其筆畫、結體的複雜性,只要使用針對各字所需結體的方法不同的平衡,舉一反三,得其旨要,就會從多方面掌握用筆和結構的具體法度。(解說:張潛超)  

[匯品]

明 郭宗昌:分法復爾雅超逸,可為百代模楷,亦非後世可及。(《金石史》)

清 萬 經:修飭緊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識之師,步伍整齊,凜不可犯,其品格當在《卒史》、《韓勑》之右。(《分隸偶存》)

清 方 朔:書法則肅括宏深,沉古遒厚,結構與意度皆備,洵為廟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枕經金石跋》)

清 楊守敬: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平碑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