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隸書《少學琴書冊》
作者:鄧石如 書體:隸書
鄧石如《少學琴書冊》這本隸書冊這本隸書冊,作於嘉慶己未(1799)年,上海韓天衡氏私人收藏。體勢值由雅馴而趨開張,筆意由溫潤而趨勁豪,氣格宏闊而無縱橫習氣。是一件由厚積走向勃發之際的別致的佳作,多堪玩味。
附錄:鄧石如隸書冊小說(文/韓天衡)
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少敏穎,好刻石。經梁巘介紹至江寧梅鏐家,觀秦漢以降金石善本,客梅宅八年,篤志摹習,不捨晝夜,成其印藝及書藝大業。印藝上探秦漢魏晉,下法梁袞——程邃,且以書入印,剛健婀娜,開印壇皖派,與浙派相頡頏,且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功莫大焉。書法精四體,且皆有獨特面目。其弟子包世臣稱:“懷寧布衣篆、隸、分、真、狂草,五體兼工, 一點一畫,若奮若搏。蓋自武清以後,間氣所鍾,百年來書學能自樹立者,莫或與參,非一時一州之所得專美也。”高傲的趙之謙,對鄧氏也極服膺,稱:“國朝人書以山人為第一”。
鄧石如不愧為清中季的傑出書家。千秋帖學,至乾嘉已成強弩之末,正是在解人哀嘆書藝江河日下之際,鄧氏以獨有的天賦,頑強的探索,成功的突破開闢了篆隸書藝的新風尚,南水北引,滋潤八極,為之後的篆隸書藝起八代之衰而直逼秦漢,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故而,以為晉唐以降、書藝一代不及一代的式微說是有其片面性的。公允客觀地說,帖學自唐以下陳陳相因,是走下坡路的,而以篆隸為主幹的碑學書藝則以乾嘉為拐點,呈現出勃興的勢頭,領此風騷及獲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若鄧石如、伊秉綬、何子貞及先前的金冬心,都是振興書壇的功臣。
誠然,鄧氏四體皆擅,畢竟有文野、雅俗之別。他的篆書以隸筆發勢,得前所未有的縱橫捭闔之妙,一洗先前作篆描劃纖弱之弊。隸書殺鋒取勁,若鋼刀之刻石,自具精氣彌滿, 一洗明清人刻板做作之弊。篆隸以其最強項,開風氣之先,對後世影響也巨。故趙之謙有“山人書以隸為第一”之譽。誠然,筆者以為其行草,似少了些清狂之趣,而稍涉俚俗,這或許是才人多藝,不免有其精力不逮處;也許是對篆隸書過於追求雄強,而在行草上衍生出率意輕漫的心態。這也是不可苛求的。
這本隸書冊,作於嘉慶己未(1799)年。體勢值由雅馴而趨開張,筆意由溫潤而趨勁豪,氣格宏闊而無縱橫習氣。是一件由厚積走向勃發之際的別致的佳作,多堪玩味。
本頁資料來自《中國書法》2006年第2期
2016-2-19 19: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