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百科介紹
簡介
王僧虔,琅琊臨沂人。南朝齊書法家。字簡穆,王羲之四世族孫。官至尚書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書承祖法, 豐厚淳樸而有骨力。 《齊書》本傳稱:“僧虔善隸楷書, 宋文帝見其書素扇,嘆曰:‘非惟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唐代張懷瓘《書斷》稱:“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澗含冰, 岡巒被雪, 雖極清肅,而寡於風味。”竇臮《述書賦》稱其書:“致豐富,得能失剛。鼓怒駿爽,阻負任強。然而神高氣全,耿介鋒芒。髮捲伸紙,滿目輝光。”墨跡有《王琰帖》。著有《論書》等生平
《王琰貼》
藝術特色
父曇首,伯父弘。宋文帝時,為太子舍人,累遷尚書令,戒盈守滿,屈己自容。兄僧綽遇害,或勸之逃,涕泣不可。撫兄子儉逾所生,然訓誡有方,儉為朝宰,仍不少假借,齊世祖即位,遷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固辭不受。僧虔好文史,解音律。少時,父曇首兄弟集會,弘子僧達下地作彪子,僧虔累十二博棋,即不墜落,亦不重作,僧作采蠟燭為鳳皇,僧達奪取打壞,亦復不惜。王僧虔是南朝齊的著名書法家。他不僅才學極高,而且十分幽默機警,很會處理與君王相伴時的關係,他先後侍奉過三位皇帝,深受他們的讚賞。王僧虔,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王僧虔
人物傳說
王僧虔雄發劉代 兩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中擅長書法的人很多,其中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縣)王氏家族,更是家學醇厚,造就出一代又一代書法名家。先是王羲之和他的父子妻媳、叔伯兄弟,以書法藝術在兩晉享有盛名,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王家軍”,雄視當時的書法聖壇。此後,王氏家族人才輩出,源源不斷。如果說,王羲之和王獻之是兩晉時期“王家軍”的傑出代表,那么,王僧虔就是南朝“王家軍”有代表性的後起之秀。 王僧虔(426—485年)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父親王縣首是劉宋時代著名的書法家。受家學的影響,王僧虔從小就對書法感興趣,苦學勤練,經年累月。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少年時代的王僧虔就以一手漂亮的隸體字征服了周圍的許多人。據說,有一次,宋文帝劉義隆目睹了王僧虔在白扇上題字的情景後,由衷地讚嘆說:“王僧虔的字不僅在形象上比王獻之的漂亮,在氣勢、骨力上也要高出一籌。”從此,王僧虔聲名大振。青壯年時期的王僧虔,更是名聞退還,深受愛好書法的宋孝武帝劉駿和齊高帝蕭道成的賞識、器重。得到皇帝的青睞,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有麻煩;稍有不慎,王僧虔
王僧虔
人物故事
王僧虔誡子 知汝恨吾不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闔棺自欺,或更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但亟聞斯唱,未睹其實。請從先師聽言觀行,冀此不復虛身。吾未信汝,非徒然也。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志》聚置床頭,百日許,復從業就玄,自當小差於史,猶未近彷佛。曼倩有云:“談何容易。”見諸玄,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誦數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八帙》,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脩,而欲延大賓者哉?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六十四卦,未知何名; 《莊子》眾篇,何者內外;《八帙》所載,凡有幾家; 《四本》之稱,以何為長——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由吾不學,無以為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勛無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輩竊議亦當云:“阿越不學,在天地間可嬉戲,何忽自課謫?幸及盛時逐歲暮,何必有所減?”汝見其一耳,不全爾也。設令吾學如馬、鄭,亦必甚勝;復倍不如今,亦必大減。致之有由,從身上來也。汝今壯年,自勤數倍許勝,劣及吾耳。世中比例舉眼是,汝足知此,不復具言。 吾在世,雖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等耳。即化之後,若自無調度,誰復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負令譽弱冠越超清級者,於時王家門中,優者則龍鳳,劣者猶虎豹,失蔭之後,豈龍虎之議?況吾不能為汝蔭,政應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或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耳。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官,兼有室累,牽役情性,何處復得下帷如王郎時邪?為可作世中學,取過一生耳。試復三思,勿諱吾言。猶捶撻志輩,冀脫萬一,未死之間,望有成就者,不知當有益否?各在爾身己切,豈復關吾邪?鬼唯知愛深松茂柏,寧知子弟毀譽事!因汝有感,故略敘胸懷。 點 評: 這篇家訓是有關於讀書問題而提出的告誡。王僧虔認為張衡思侔造化,郭象口若懸河,都是他們勤勞辛苦的結果,“不自勞苦,何由至此?”作者勉勵兒子們要刻苦讀書,萬不可滿足於一知半解。作者用淺近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一些深刻的道理,這一筆法亦值得玩味。 經典故事: 王僧虔巧妙回答皇帝的問話 王僧虔 在南朝時,齊高帝曾與當時的書法家王僧虔一起研習書法。有一次,高帝突然問王僧虔說:“你和我誰的字更好?” 這問題比較難回答,說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違心之言;說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會使高帝的面子擱不住,弄不好還會將君臣之間的關係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幾個,而臣子卻不計其數,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領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罷,不再提這事了。 啟示:在許多場合,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不能直說也無法明說,於是,旁敲側擊繞道紆迴,就成為人們所採用的方法。作品欣賞
《王琰帖》,見於遼寧省博物院藏的《唐摹萬歲通天帖》,傳為王僧虔書,唐摹本。 王僧虔(426—485) 琅琊臨沂人。南朝齊書法家。字簡穆,王羲之四世族孫。官至尚書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書承祖法, 豐厚淳樸而有骨力。《齊書》本傳稱:“僧虔善隸楷書, 宋文帝見其書素扇,嘆曰:‘非惟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唐代張懷瓘《書斷》稱:“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澗含冰, 岡巒被雪, 雖極清肅,而寡於風味。”竇臮《述書賦》稱其書:“致豐富,得能失剛。鼓怒駿爽,阻負任強。然而神高氣全,耿介鋒芒。髮捲伸紙,滿目輝光。”墨跡有《王琰帖》。著有《論書》、《筆意贊》等。 《論書》一篇 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于欣”。王平南廙,右軍叔,過江之前以為最。亡曾祖領軍書,右軍雲“弟書遂不減吾”。變古制,今唯右軍、領軍;不爾,至今猶法鍾、張。亡從祖中書令書,子敬雲“弟書如騎騾,駸駸恆欲度驊騮前”。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在荊州與都下人書雲“小兒輩賤家雞,皆學逸少書,須吾下,當比之”。張翼,王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後答,右軍當時不別,久後方悟,雲“小人幾欲亂真”。張芝、索靖、韋誕、鍾會、二衛並得名前代,無以辨其優劣,唯見其筆力驚異耳。張澄當時亦呼有意。郗愔章草亞於右軍。郗嘉賓草亞於二王,緊媚過其父。桓玄自謂右軍之流,論者以比孔琳之。謝安亦入能書錄,亦自重,為子敬書嵇康詩。羊欣書見重一時,親受子敬,行書尤善,正乃不稱名。孔琳之書天然放縱,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丘道護與羊欣俱面受子敬,故當在欣後。范曄與蕭思話同師羊欣,後小叛,既失故步,為復小有意耳。蕭思話書,羊欣之影,風流趣好,殆當不減,筆力恨弱。謝綜書,其舅雲緊生起,是得賞也,恨少媚好。謝靈運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賀道力書亞丘道護。庾昕學右軍,亦欲亂真矣。![王僧虔_王僧虔介紹_書法字典](/img/5/212/cmbw5Cejh3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王僧虔_王僧虔介紹_書法字典](/img/7/267/n5Gcucmbhp3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王僧虔_王僧虔介紹_書法字典](/img/c/93a/cmbw5yb1NWdpp2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王僧虔_王僧虔介紹_書法字典](/img/f/b0d/0Xfn1WS0NncpZmLtVGdpt3e.jpg)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王僧虔_王僧虔介紹_書法字典](/img/2/1fe/ml2ZucmbpRWYvx2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