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陽明 《傳習錄·卷上·徐愛錄》名句出處
摘自《傳習錄·卷上·徐愛錄》
解釋:無論如何“格物”,其重點都應擺在心上,而不在事事物物上。先生教人處事待物,必先明其理,順其道,善其德,正其心,心正則事公也。
原文摘要: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者,得之”。〔3〕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
名句書法欣賞
王陽明名句,傳習錄·卷上·徐愛錄名句
名句推薦
正蹇驢吟影,茶煙灶冷,酒亭門閉。
吳文英《無悶·催雪》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孔子及其弟子《孝經·廣要道》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
張玉娘《從軍行》惟有年時芳儔在,一例差池雙剪。
梁啓超《金縷曲·丁未五月歸國旋復東渡卻寄滬上諸君子》妾身獨自眠,月圓人未圓。
王元鼎《憑欄人·閨怨》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佚名《增廣賢文·上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老子·德經·第六十四章》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