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步自南定樓至海觀》
全文:
南定樓西徑女牆,等間傑觀借相羊。
山連六詔夐深阻,城挾三江交淼茫。
薄晚注船人意急,清秋倚檻客懷荒。
乾坤殺敢淒涼甚,浮海吾寧逐磬襄。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詔
唐 代位於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烏蠻 六個部落的總稱,即 蒙雋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睒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詔”義為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 唐 開元 二十六年後, 蒙舍詔 併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縣 南境),史稱 南詔 。其地在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 六詔 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後用以稱 雲南 。 宋 陸游 《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 六詔 ,俚歌相答帶 三巴 。” 清 陸元輔 《送文介石學博歸滇南》詩:“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風煙萬里歸。” 呂志尹 《過黔楚界喜晴》詩:“ 六詔 鄉關常恨別, 三湘 春水無情流。”參閱《舊唐書·南蠻西南夷傳》、《新唐書·南蠻傳上》。
深阻
(1).謂路途偏遠險阻。 唐 呂溫 《代李侍郎論伐劍南更發兵表》:“若更務濟師,屢聞動眾,山嶮深阻,暑濕為沴,北人南役,誰不憚行?” 唐 元稹 《青州道渤海授金吾將軍等放還蕃制》:“冒越深阻,和會於庭。” 宋 葉適 《宋故中散大夫張公行狀》:“其樹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塵世。”
(2).指性情深沉而不外露。 晉 乾寶 《晉紀總論》:“﹝ 宣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清 梅曾亮 《晁錯論》:“彼知非雄猜深阻之人,不能行吾術而不怍其能。”
三江
(1).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 以後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水經注·沔水》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為三江。《書·禹貢》 陸德明 釋文引《吳地記》以 松江 、 婁江 、 東江 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 顏師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為三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台 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元 方回 《聽航船歌》詩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龔自珍 《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作祀議一篇質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楊慎 《嘉州劉介川進士母壽詩》:“三江化作長春酒,戱綵恆斟 愛日亭 。”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內水 沱江 也。”
(3).指 廣東 境內的 西江 、 北江 、 東江 。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 越 人羞。”
(4).指 鴨綠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三:“ 鴨緑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稱三江,其源在 長白山 頂。”
淼茫
水廣遠的樣子
程公許名句,步自南定樓至海觀名句
名句推薦
綁翠鄂君舟上去,浣紗西子網中歸
魏庭堅《越中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