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戴三朝冕有蟬,歸榮今作地行仙

王安石謁曾魯公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謁曾魯公》

全文:
翊戴三朝冕有蟬,歸榮今作地行仙
且開京闕蕭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
老景已鄰周呂尚,慶門方似漢韋賢。
一觴豈足為公壽,願賦長虹吸百川。

王安石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翊戴

輔佐擁戴。《晉書·閻鼎傳》:“乃與撫軍長史 王毗 、司馬 傅遜 懷翊戴 秦王 之計。” 唐 權德輿 《贈太師西平王輓詞》:“翊戴推元老,謀猷合大君。” 明 歸有光 《宋史論贊·石守信》:“ 太祖 神武蓋世,素為 守信 之徒所翊戴。”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歸榮

猶榮歸。光榮地返回故鄉。 唐 司空圖 《送草書僧歸越》:“今繫名內殿,且為歸榮,足以光於遠矣。”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幸予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見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為公卿。” 明 無名氏 《雲間雜誌》卷中:“ 張南山 尚書歸榮,家訓云:‘為吾後人者,生子雖多,不可不教;生女雖多,不可不舉。’”

地行仙

(1).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楞嚴經》卷八:“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阿難 ,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阿難 ,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絶於人境。”後因以喻高壽或隱逸閒適的人。 宋 蘇軾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詩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壽南澗》詞:“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 唐寅 《題自畫守耕圖》詩:“昨日三山降除日, 長沮 同拜地行仙。”

(2).比喻遠行的人。 宋 文天祥 《懷則堂實堂》詩:“中夜想應發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王安石名句,謁曾魯公名句

詩詞推薦

翊戴三朝冕有蟬,歸榮今作地行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