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廌的《鹿門寺》
全文:
蓬萊鹿門道,莽莽漢津渡。
川塗兩緬邈,今古同此路。
德公厭州里,翁媼是中去。
風流可引想,千載豹隱霧。
浩然遶城歸,羸馬琢妙句。
宿草被荒丘,寒榛軼驚兔。
昔我懷登臨,歲晏屬凝冱。
茲游愜於願,春仲忽雲暮。
杖策升翠麓,喟嘆憐老步。
冠雲得危亭,臨世濯凡趣。
蒿薺俯青林,繡繪辨紅樹。
他山照寸碧,迂江泫曦露。
我生老憂患,胸次貯百慮。
寓目宇宙間,猛省忘外慕。
前瞻萬松嶺,翠壁屹相顧。
輕飈觸纖柯,虛籟森已度。
甓道繞危巔,爽氣襲籃轝。
傳聞古道場,台殿若鱗布。
日者一昔災,楹棟皆若炬。
壞垣積煨燼,況乃金碧處。
山僧勤樸斲,堂構略已具。
童奴一萬指,役作供指呼。
當有鬼運牐,變現助持護。
蹇予藏史後,道骨天所付。
一為功名想,悞落塵土污。
華顛發先縞,黧面顏色故。
惟有炯炯心,從昔常自悟。
會當借岩谷,投老寄冠屨。
吹雲飯青精,煮石羹白芋。
神遊八極表,諷誦大人賦。
鵾鵬或圖南,為子閬風御。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煨燼
(1).灰燼,燃燒後的殘餘物。 晉 左思 《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 宋 王安石 《外廚遺火》詩之一:“圖書得免同煨燼,卻賴廚人清不眠。” 孫中山 《二次護法宣言》:“﹝ 陳炯明 ﹞嗾使第二師於昏夜發難,槍擊不已,繼以發砲,繼以縱火,務使政府成為煨燼,而致 文 於死地。”
(2).經焚燒而化為灰燼。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 洛陽 且煨燼,載籍宜為煙。”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約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燼。” 清 方苞 《題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燼者十之七。”
(3).指燒盡。 唐 裴鉶 《傳奇·陶尹二君》:“﹝ 始皇 ﹞煨燼典墳,坑殺儒士。”
(4).指火災。《法苑珠林》卷二一:“國城寺塔,終非久固;古來帝宮,終逢煨燼。” 清 龔自珍 《述懷呈姚侍講》詩序:“先母憂半年,吾家火。至丙戌,復之京師,距煨燼已五年,書頗少。”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金碧
(1).金和玉。《後漢書·烏桓傳》:“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為髻,著句決,飾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故玄黃經緯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為亦合其美並善而已。”
(2).金黃和碧綠的顏色。 唐 羅鄴 《上陽宮》詩:“深鎖笙歌巢燕聽,遙瞻金碧路人愁。” 宋 蘇軾 《雍秀才畫草蟲八物·鬼蝶》詩:“雙眉卷鐵絲,兩翅暈金碧。” 清 杜岕 《報恩寺塔燈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壯麗殊。”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又有瓊瑤的軒館同金碧的台榭。”
(3).金馬、碧雞。《文選·陸機<演連珠>》:“金碧之巖,必辱鳳舉之使。” 劉孝標 注引《漢書》:“或言 益州 有 金馬 碧雞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陳子昂 《送殷大入蜀》詩:“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饒英靈。”參見“ 金馬碧雞 ”。
(4).指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
李廌名句,鹿門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