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復用前韻遣懷呈魯直唐公成季明略》
全文:
涇水為渠食萬口,一石論功泥數斗。
嗟涇獨不似渭閒,安流赴海又西還。
天下楩柟盡隆棟,何如櫟社不材間。
無能飽食猶天上,巧智憂勞緣利賞。
我無懋功突厥名,橫身為國作長城。
又非石堡將軍勍,帶刀奪取紫袍榮。
世上此身愚莫比,霧縠翻慚漢童子。
壯心雖欲強自挽,鳧足元慳續非喜。
君不見西京對策濟時難,羞死王嬙馬上彈。
時平鳥雀須食爾,鴻羽可用高難攀。
從今識路窘捷徑,求我莫傍終南山。
參考注釋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楩柟
見“ 楩楠 ”。
隆棟
(1).高大的梁棟。《北史·宇文愷傳》:“或以綺井為重屋,或以圓楣為隆棟。”
(2).比喻棟樑之才。 唐 許敬宗 《奉和初春登樓即目應詔》:“璇璣體寬政,隆棟象端衡。” 宋 王安石 《李璋加恩制》:“以後家之洪支,為帝室之隆棟。”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櫟社
(1).作為神社象徵的櫟樹。《莊子·人間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 成玄英 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莊子·人間世》:“ 匠石 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 宋 葉適 《還華賢良九經說賢良進卷語林等》詩:“芄蘭恨柔蔓,櫟社嫌擁腫。”
(2).鄉里的代稱。 元 范梈 《立春日和王翰林》:“幾時歸櫟社,盡日接芳筵。”
不材
(1).不成材;無用。《莊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成玄英 疏:“不材無用,故終其天年。” 唐 白居易 《蟠木謠》:“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為乎人間徘徊?” 清 趙翼 《老柳枝葉特茂詩以張之》:“殘軀漫此半死桐,壽相端推不材木。”
(2).喻才能平庸。《國語·魯語下》:“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嚮義,勞也。” 韋昭 註:“不材,器能少也。”《漢書·張湯傳》:“﹝ 霍光 ﹞由是賢 千秋 ,以 禹 為不材。” 宋 秦觀 《人材策》:“寡聞見,暗機會,乖物理,昧人情,執百有司之事,無一施而可,此不材者也。” 清 魏源 《<聖武記>敘》:“官無不材則國楨富,境無廢令則國柄強。”
(3).自謙之辭,猶不才。《史記·吳太伯世家》:“ 札 ( 季札 )雖不材,願附於 子臧 之義。” 清 龔自珍 《秋心》詩之二:“息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晁補之名句,復用前韻遣懷呈魯直唐公成季明略名句
名句推薦
奚必筠爐重烹瀹,神參海闊與天空
乾隆《 * 泉·其二》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一五九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