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送贛士劉虞卿赴省》
全文:
贛豈無傑才,少有中我律。
君以謁求交,相見便相入。
贛豈無傑觀,少有投我筆。
君以題求詩,相許便相及。
況加積業齋,亦入緣督集。
豈其夤緣深,姑以臭味密。
初知若久要,三歲如一日。
質穩不受浮,疑非自贛出。
辟雍諸偉人,大抵舊相識。
其高固天資,所揉亦氣習。
誰使地塊高,未放未馬逸。
今聽鹿鳴歌,催赴蘭省急。
行時梅欲華,到時梅欲實。
願言子如梅,華實俱蔚蔚。
筆頭驅六丁,榜首爭甲乙。
青衫拜白頭,人子願始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其高
猶有餘。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覷來手下諸軍校,英雄怎畫,倜儻難描……掂詳了,縱六千來不到,半萬來其高。”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五夜其高,六日向上。”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離城中則半載其高,可怎么白日神嚎,到黃昏鬼鬧?”
天資
天賦;資質
天資聰穎
氣習
(1).風氣和習俗。 宋 曾鞏 《黃莘職方員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風土之氣習,載於圖籍,典以郎曹。” 元 杜本 《古意》詩:“但恐氣習移,古今不同才。” 清 黃宗羲 《汪氏三子詩序》:“ 休陽 汪周士 、 晉賢 、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而愛風雅,喜讀書……聞其風者,多操舟到門,結交而後去,顧非今世坊社之氣習比也。”
(2).氣質;習性。《朱子語類》卷一一九:“如此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氣習不期變而變矣。” 宋 葉適 《將仕郎嵇君墓記》:“事親純孝,處己儉約,有乃父風,無子弟氣習。” 明 劉東星 《史閣款語》:“余雖曰仕宦,而清素未脫寒酸氣習。”《紅樓夢》第四回:“誰知自此間住了不上一月, 賈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認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褲氣習,莫不喜與他來往。” 梁啓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蓋以一種矯偽之氣習,銘刻臣僚之腦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為莫大之榮是也。”
(3).指詩文風格。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蘇氏作<辨奸論>憾荊公》:“予聞 老蘇 初來京,以所著《權書》、《衡論》投 歐陽公 ,一時推其文章。 王荊公 時已為知制誥,獨不善之,以其文縱橫,有 戰國 氣習,屢詆於眾。”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束晳 《補亡詩》,對偶精切,辭語流麗,不脫六朝氣習。”《明詩紀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錄》:“﹝ 若之 ﹞所與游者皆一代偉人,詩清真,無 啟 禎 氣習。”
曾豐名句,送贛士劉虞卿赴省名句
名句推薦
遂有元龜呈碧沼,屢看九肋到瀛洲
劉長發《文昌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