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孔武仲的《閣下觀峴山圖》
全文:
峴山巉巉清溪濱,倒影萬丈之奫淪。
往歲嘗有去思吏,熱地尤多高蹈人。
少年仕宦頗落魄,時登絕頂攀蒼冥。
幽花美草頗娛目,斷碑刓碣還傷神。
曉猿夜鶴輕相別,從此奔走十八春。
舊遊不復齒頰掛,方知到骨俱埃塵。
麟台昨日見圖畫,醒若楚客還羈魂。
方縑一幅論萬里,秋江綠水何粼粼。
人心與物本無別,正為利慾相埋湮。
神功妙手如喚覺,滿座風月來相親。
騎驢徑去自可到,猶愈飄颻西遊秦。
剩沽宜城醉其下,日夕倒載望冠巾。
參考注釋
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 襄陽 時,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晉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後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後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巉巉
(1).形容山勢峭拔險峻。 唐 張祜 《游天台山》詩:“巉巉割秋碧, 媧女 徒巧補。”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僧了心》:“危層巉巉千仞,吾人駭目動心,疑將壓焉。”
(2).指陡峭的山。 宋 梅堯臣 《寄謝師直》詩:“邀我陟巉巉,宿霧方冥冥。”
(3).形容山石突兀重迭。 唐 孫樵 《龍多山錄》:“屹石巉巉,別為 東巖 。” 明 袁宏道 《墨畦》:“未至 康陵 里許,山骨巉巉,與古樹根相錯而出。”
(4).形容面貌瘦削的樣子。 宋 陸游 《題傳神》詩:“巉巉骨法吾能相,難著 凌煙 劍佩中。”
(5).鋒利尖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夢狼》:“甲撲地化為虎,牙齒巉巉。” 朱自清 《羊群》:“狼們終於張開血盆般的口,露列著巉巉的牙齒,像多少把鋼刀。”
(6).形容詞後綴。 元 無名氏 《梧桐葉》楔子:“悶懨懨人間白晝,靜巉巉門掩青春。” 明 孟稱舜 《桃花人面》第三折:“嬌滴滴日暖笑花顏,靜巉巉人去思花面。” 明 馮惟敏 《雁兒落·題劉伊坡壽域》套曲:“俺則道冷清清養老宮,卻原來淨巉巉藏貞洞。”
倒影
倒立的影子
萬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奫淪
水深廣貌。 唐 柳宗元 《招海賈文》:“其外大泊泙奫淪,終古迴薄旋天垠。”集注引 張敦頤 曰:“奫淪,水深廣貌。” 宋 歐陽修 《荷花賦》:“陰曲池之清泚,漾波紋之奫淪。” 金 元好問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詩:“觱沸 濼水 源,奫淪 晉溪 波。” 清 趙翼 《讀史》詩:“水淺岷觴本易湮,涓涓不絶遂奫淪。”
孔武仲名句,閣下觀峴山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