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吊徐德占並引》
全文:
余初不識德占,但聞其初為呂惠卿所薦,以處士用。
元豐五年三月,偶以事至蘄水。
德占聞余在傳舍,惠然見訪,與之語,有過人者。
是歲十月,聞其遇禍,作詩吊之。
美人種松柏,欲使低映門。
栽培雖易長,流惡病其根。
哀哉歲寒姿,骯髒誰與倫。
竟為明所誤,不免刀斧痕。
一遭兒女污,始覺山林尊。
從來覓棟樑,未免傍籬藩。
南山隔秦嶺,千樹龍蛇奔。
大廈若果傾,萬牛何足言。
不然老岩壑,合抱枝生孫。
死者不可悔,吾將遺後昆。
參考注釋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處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李固 、 朱穆 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又雲見任官及處士、散試官,並請停集。”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謝公 霖雨蒼生望,失笑 東山 處士多。”
蘇軾名句,吊徐德占並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