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葉適的《元夕立春喜晴於是郡人久不出矣》
全文:
十夜茅檐宿凍雲,商量送臘又迎春。
並將束葦熏天焰,回得陽和捧日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束葦
綑紮的蘆葦。《史記·田單列傳》:“ 田單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唐 張隨 《縱火牛攻圍賦》:“因七尺之殊狀,畫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謀,鑿垣之門暗啟;及期而進,束葦之火遂焚。”
熏天
(1).形容氣勢極盛。《呂氏春秋·離謂》:“毀譽成黨,眾口熏天。”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臣聞虐暑熏天,不減堅冰之寒;涸陰凝地,無累陵火之熱。”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 勔 恃恩自恣,遣人諷之,且席以熏天之勢。”
(2).形容氣味濃重。 魯迅 《墳·寫在<墳>後面》:“ 劉伶 喝得酒氣熏天。”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日輪
(1).太陽。日形如車輪而運行不息,故名。 北周 庾信 《鏡賦》:“天河漸沒,日輪將起。” 唐 韓愈 《送惠師》詩:“夜半起下視,溟波銜日輪。” 錢仲聯 集釋:“《列子》:‘日初出,大如車輪。’”《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東方大明,日輪紅焰焰鑽將出來了。” 茅盾 《一個夠程度的人》:“早就該是陽光普照的時候了,然而,除了 江 左一帶山峰的上空,那本來應當是掛著日輪的地方,稍微見得明亮,此外整個天宇可以說是鉛色。”
(2).指帝王車駕。 唐 鮑溶 《讀淮南李相行營至楚州詩》:“來年二月 登封 禮,去望台星扈日輪。”
葉適名句,元夕立春喜晴於是郡人久不出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