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邁的《劉氏內政及二寵同孕》
全文:
中秋過後纏十日,廣寒侍人遭譴謫。
隨在人間富貴家,依前不離姮娥側。
劉郎風流世所無,醉中飲啖無精粗。
三胎聞已俱孕秀,次第門外連懸弧。
老子釋氏親抱送,想應屢入維能夢。
我今預作弄璋書,君須早辨湯餅供。
參考注釋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么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説。”
(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採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里桃千樹,儘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臺 蘇臺 隔雲水。”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色*情特點或色*情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中飲
猶半酣。《國語·晉語二》:“使 優施 飲 里克 酒,中飲, 優施 起舞。”《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徐幹>》:“中飲顧昔心,悵焉若有失。” 張銑 註:“中飲謂半酣也。” 唐 李白 《鄭縣劉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於是初筵而惠好脩,中飲而意氣接,既醉而是非遣。”
精粗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細微和粗大。《禮記·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鄭玄 註:“精粗,謂萬物大小也。”《莊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精密和粗疏。《禮記·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韓愈 《示兒》詩:“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圖》:“人之眾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盡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木石精麄,隨宜而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王邁名句,劉氏內政及二寵同孕名句
名句推薦
生平夢不到浯溪,此日欣從使者來
趙與無《即事口占》丹灶棋盤去不收,未知蹤跡為誰留
韓常卿《董鳳山》
詩詞推薦
![劉郎風流世所無,醉中飲啖無精粗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