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宗諤的《漢武》
全文:
建章宮闕郁岧嶢,露掌脩莖倚泬寥。
平樂館中觀角觝,單于台上懾天驕。
蓬萊望氣滄波闊,太一祈年紫府遙。
西母不來東朔去,茂陵松柏冷蕭蕭。
參考注釋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望氣
古代方士的一種占候術。觀察雲氣以預測吉凶。《墨子·迎敵祠》:「凡望氣,有大將氣,有小將氣,有往氣,有來氣,有敗氣,能得明此者,可知成敗吉凶。」《漢書·宣帝紀》:「至 後元 二年, 武帝 疾,往來 長楊 、 五柞宮 ,望氣者言 長安 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繫者,輕重皆殺之。」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友諒 中流矢死,兩軍莫之知,道人望氣,語上曰:『 友諒 死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聽到軍中傳說 闖王 的花馬劍『通靈』,夜間拔出來往往有一道異光上射斗、牛之間,凡是懂得望氣的人們都能看見。」
滄波
碧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閲喬嶽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昭昭 嚴子陵 ,垂釣滄波間。」 明 秦夔 《同金廣信宗器游番湖》詩:「汀州遠近迷雲樹,東去滄波急如注。」 趙朴初 《水仙子》詞:「問歸船載著情多重?托滄波訊息通。」
太一
亦作「 太乙 」。1.即道家所稱的「道」,古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盪,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彊為之(名),謂之太一。」 唐 吳筠 《聽尹鍊師彈琴》詩:「至樂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孔子家語·禮運》:「夫禮必本於太一。」 王肅 註:「太一者,元氣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夷夏論》:「道法則采餌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納新。」 唐 馬湘 《登杭州秦望山》詩:「太乙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
(3).天神名。 戰國 宋玉 《高唐賦》:「醮諸神,禮 太一 。」《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云:「 天一 、 太一 ,北極神之別名。」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昨夜子時已朝 太一 矣。」 清 吳偉業 《海市》詩之一:「仙人 太乙 祀 東萊 ,不信 蓬 瀛 此地開。」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極二。因離北極星最近,故 隋 唐 以前文獻多以之為北極星。《星經》卷上:「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南朝 梁 沉約 《梁雅樂歌·皇雅二》:「華蓋拂紫微,勾陳繞太一。」 元 張可久 《折桂回·紫微樓上右平章索賦》曲:「鎮 錢塘 太乙勾陳,玉柱擎天,綉袞生春。」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詩之三:「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參閱《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上》。
(5).山名。《文選·張衡<西京賦>》:「於前則 終南 太一 。」 李善 註:「《漢書》曰: 太一山 ,古文以為 終南 。《五經要義》曰: 太一 一名 終南山 ,在 扶風 武功縣 。此雲 終南 太一 ,不得為一山明矣。蓋 終南 ,南山之總名。 太一 、一山之別號耳。」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祈年
向神靈祈求豐年
紫府
道教稱仙人所居。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過紫府,金牀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 前蜀 貫休 《寄天台道友》詩:「紫府稱非遠,清溪徑不迂。」《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教他免墮紅塵,早登紫府。」 康有為 《將至桂林望諸山石峰》詩:「天愍至誠割紫府,擲之 桂林 西南隅。」
李宗諤名句,漢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