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
全文:
臣聞行夏之時,正莫加於人統;采周之舊,王方在於鎬京。
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
使華遠集,鄰好交修。
萃簪笏於九門,來車書於門裡。
將興嗣歲,以樂太平。
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誕膺眷命。
法天地四時之運,民日用而不知;傳祖宗六聖之心,我無為而自化。
九德鹹事,三年有成。
始御八音之和,以臨元日之會。
人神相慶,夷夏來同。
臣等忝與賤工,得親壯觀。
知輿情之願頌,顧盛德之難形。
不度荒蕪,敢進口號。
九霄清蹕一聲雷,萬物欣榮意已開。
曉日自隨天仗出,春風不待斗杓回。
行看菖葉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壽杯。
欲識太平全盛事,振振鵷鷺滿雲台。
參考注釋
八音
(1).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鄭玄 註:“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鞀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
(2).泛指音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離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辯八音之雅俗。”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冶鑄》:“虛其腹以振盪空靈,而八音起。”
(3).八風之音。《呂氏春秋·孝行》:“雜八音,養耳之道也。” 高誘 註:“八音,八卦之音。” 陳奇猷 校釋:“八音,八風之音……陰陽家以八風分屬八卦,故 高 謂八卦之音。”
元日
(1).正月初一。《書·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於 文祖 。” 孔 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於是孟春元日,羣後旁戾。” 薛綜 註:“言諸侯正月一日從四方而至。”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驗》:“江湖間人,常於歲除汲江水秤,與元日又秤,重則大水。”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屬員雖不接見,亦必肩輿到門。”
(2).吉日。《呂氏春秋·仲春》:“擇元日,命人社。” 高誘 註:“元,善也。”《漢書·王莽傳中》:“冠以戊子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為忌日。” 顏師古 註:“元,善也。”《南史·宋紀上》:“敬簡元日,升壇受禪。”
蘇軾名句,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始御八音之和,以臨元日之會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