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岳珂的《太行道》
全文:
太行羊腸坂九折,雲黑風乾尺深雪。
堇泥道滑木葉寒,轆轆車聲行復歇。
華山有馬久脫轅,歸來牧野經幾年。
一從倉箱事居積,聊以知道煩長鞭。
前車已覆覆道左,天井關頭夜明火。
後車趣駕開井陘,唱籌仍復催連營。
關山青草春二月,單軌一冬曾結轍。
鬃頹毛落雙膊高,引領皮穿眼流血。
去年搏手雙弮空,今年三月甬道同。
可憐駑力不敢惜,轅下亦覺鹽車能。
君恩天大示弗服,桃野已甘偕觳觫。
感恩伏櫪飽秣芻,猶為太行憂後車。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感恩
(1)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伏櫪
亦作“ 伏歷 ”。1.馬伏在槽上。指受人馴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唐 杜甫 《高都護驄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2).喻指養育。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異駑駘!”
(3).指蓄養在廄中的馬匹。《漢書·梅福傳》:“雖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貪也。”
(4).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後用為壯志未酬,蟄居待時的典故。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六:“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明 楊珽 《龍膏記·旅況》:“到如今阨蓬蒿伏櫪棲山,嘆息損朱顏。” 華羅庚 《病中斗》詩:“我行雖彳亍,豈甘*伏櫪哀。驅馳絶廣漠,騰躍越崔嵬。”
飽秣
餵足牲口。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遂飽秣飫膳,伺其夕,懷短兵暗逐其後。”
後車
(1).副車,侍從所乘的車。《詩·小雅·綿蠻》:“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鄭玄 箋:“後車,倅車也。” 陸德明 釋文:“倅,七對反,副車。”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託乘於後車。” 清 顧炎武 《重過代州贈李處士因篤在陳君上年署中》詩:“窮愁那得一篇書?幸有心期託後車。”
(2).後繼之車。《漢書·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夫 三代 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後因以為鑑誡之義。 唐 張繼 《讀嶧山碑》詩:“誰知頌德山頭石,卻與他人戒後車。” 宋 司馬光 《顏太初雜文序》:“異日有見之者,觀其後車詩,則不忘鑑戒矣!”
岳珂名句,太行道名句